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两次致歉声明

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两次致歉声明

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两次致歉声明-有驾

“排位模式”惹众怒,碳纤维前舱盖表述不清,用户直接炸锅!

深夜发道歉信,这事儿在车企里不算新鲜,但一晚上连发两次的还真不多见。小米汽车最近摊上事儿了先是偷偷给车主“上锁”,后来又因产品描述玩文字游戏,直接被用户怼上热搜。

一、动力被锁,用户炸了

事情得从车机系统更新说起。有用户发现,小米SU7 Ultra升级到1.7.0版本后,原本宣传的1548匹最大马力直接被砍到900匹。想解锁?可以!但得先去赛道刷成绩,达标了才能恢复。说白了,这相当于花钱买了台“性能封印版”的车,想用满血配置还得考试过关。

用户反应激烈:“我花高价买顶配,结果动力还要做任务解锁?”面对质疑,小米汽车连夜道歉,承认“排位模式”解锁条件的设计考虑不周,并暂停了更新推送。已升级的车主将在4-8周内收到修复版本。

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两次致歉声明-有驾

二、碳纤维前舱盖的“文字游戏”

另一波争议来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这玩意儿选装价4.2万元,原本被宣传为“空气动力学设计”,结果用户发现实际作用远不如预期,主要功能只是辅助散热和气流导出。更糟心的是,选装后等车周期长达34-37周,比普通版多等半年。

小米二次道歉,承认此前信息表达模糊,并提出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限时改回铝制前舱盖;已锁单用户送2万积分(约等于2000元)。不过,改配截止时间定在5月10日,被吐槽“诚意期限太短”。

三、销量背后的隐忧

尽管风波不断,小米汽车的销量数据依然亮眼。4月份交付量超过28000台,前四个月累计突破10万辆,冲进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前七。但对比3月的29000台,交付量已出现小幅下滑。有分析认为,这可能与3月底安徽一起SU7严重交通事故引发的安全性质疑有关。

产能方面,小米工厂目前月产能在2万台左右,面对十多万待交付订单,压力不小。雷军此前透露正加速扩产,计划年底前将门店扩张至300家以上。

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两次致歉声明-有驾

四、用户要的不是道歉,是态度

从“排位模式”到碳纤维争议,小米汽车的两次道歉暴露了三个问题:

  • 功能设计脱离用户场景:把性能解锁和赛道成绩挂钩,忽略了日常用户的需求;

  • 宣传与实物存在落差:碳纤维前舱盖的营销话术被指“美化过度”;

  • 危机响应速度待提升:从用户投诉到官方回应间隔数日,导致舆情发酵。

不过,小米的补救措施还算及时。暂停更新、开放改配、赠送积分,至少表明了“用户反馈优先”的态度。接下来能否兑现承诺,尤其是8周内解决系统问题,才是真正的考验。

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两次致歉声明-有驾

结语:诚意不能只靠热搜

新能源车市场卷到今天,用户早已不是“给颗糖就哄好”的小白。小米汽车开局火爆,靠的是性价比和米粉情怀,但要想长期站稳脚跟,还得靠产品透明度和用户沟通效率。这次连夜道歉或许能平息一时争议,但下次更新系统时,工程师们恐怕得先想想:“这功能到底方便了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