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只要一聊起买车,尤其是混动车,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个疙瘩:你看人家日本车,像丰田、本田,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油电混动技术,车子省油是出了名的,在全球都卖得特别好。
可回过头来看咱们国产车,特别是比亚迪这些品牌,却好像铁了心一样,主攻能插电的混动车,还总说这是咱们“弯道超车”的法宝。
于是,就有一种声音冒出来,说这其实是咱们老百姓不懂车,被什么绿牌、免税这些政策给带偏了,人家日系那套才是实打实的真功夫,咱们这个就是个靠政策扶持的“大玩具”。
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一下子就点到了要害,让人觉得挺有道理。
但咱们今天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普通人能听懂的大白话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我们被忽悠了,还是我们自己走出了一条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新路子。
首先,咱们必须得承认,日本的油电混动技术确实非常厉害,是值得尊重的。
这事儿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那时候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才刚刚起步,丰田就已经在实验室里捣鼓怎么让汽油和电一起工作了。
到了1997年,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油电混动车——丰田普锐斯就问世了。
这套技术的核心,说白了,就像给汽车请了一个极其聪明的“节油管家”。
它有一套非常精密的动力分配系统,时刻都在帮你盘算,什么时候用发动机最划算,什么时候用电动机最省力。
比如你在城市里开车,红绿灯多,走走停停,这时候发动机的效率是最低的,也最费油。
这个“管家”就会让发动机休息,用电动机来驱动,车子安安静静地就起步了。
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它又会让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使劲,让你感觉动力很足。
刹车或者滑行的时候,它还能把多余的能量回收起来,存到一块小电池里,等下次起步再用。
整个过程你几乎感觉不到,但油耗就实实在在地降下来了,比同级别的纯油车省个百分之二三十是很轻松的。
所以,日系油电混动的最大目标就是省油,它不改变你的用车习惯,你不用找充电桩,还是跟以前一样去加油站加油就行。
在全球范围内,这套逻辑非常成功,单单丰田的混动车就卖了两千多万辆,这足以证明它的优秀。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家的技术这么成熟,这么受欢迎,我们为什么不跟着学,也去造这种车呢?
难道真是我们技术不行,造不出来吗?
这恰恰是很多人理解的第一个误区。
其实,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选择了一条“更进一步”的路。
因为时代环境和用户的需求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咱们国产车主攻的插电混动,和日系的油电混动最大的不同,就写在名字里——“插电”。
它身上多了一个充电口,同时背着一块比油电混动车大得多的电池。
这个小小的改变,带来的却是用车方式的根本性革命。
我们拿现在市面上最火的比亚迪DM-i技术来举例子,你就能明白它的好处了。
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距离,可能也就是三四十公里,远的也就五六十公里。
插电混动车一般都有至少五六十公里,甚至一二百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
这意味着什么呢?
只要你家里或者单位有条件安装一个充电桩,每天回家把车插上电,第二天早上它就是一辆满电的“纯电动车”。
你这一天的通勤,完全可以不烧一滴油,全部用电。
现在一度电才几毛钱,算下来每公里的花费可能就一毛钱不到,比坐公交地铁还便宜。
这就实现了“短途用电”,把日常的用车成本降到了最低。
那如果要出远门,比如逢年过节回老家,跑个几百上千公里的长途怎么办?
这正是插电混动最妙的地方。
它彻底治好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症”。
跑长途的时候,你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把它当成一辆混动车来开就行。
它的工作模式也很有意思,大部分情况下,发动机并不直接开车,而是像一个“随车发电机”,主要任务是发电,然后让动力响应更快、更平顺的电动机来驱动车轮。
只有在高速巡航这种发动机最舒服、最省油的状态下,它才会偶尔直接驱动一下。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仅解决了长途续航的问题,而且在驾驶感受上,它无限接近于一辆纯电动车。
那种安静、顺滑,一脚油门下去动力立马就来的感觉,是任何传统燃油车,哪怕是做得再平顺的日系油电混动车,都很难比拟的。
所以你看,插电混动车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选择,它是一个“全能选手”。
在城里,它是一辆省钱又好开的电动车;出远门,它是一辆没有里程焦虑的混动车。
它把电动车和燃油车的优点结合了起来,同时又规避了它们各自最让人头疼的缺点。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绿牌和免购置税,这确实是国家政策给的巨大支持,但政策只是一个助推器,它加快了大家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真正让消费者愿意掏钱的,还是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们普通人“既想省钱,又怕麻烦,还想要好开”的复杂需求。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些批评的声音,比如电池大了不安全、保险贵、没充电桩就不方便等等。
这些问题,其实我们的车企早就想到了。
就拿安全来说,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早就通过了最严苛的针刺实验,把电池安全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说保险贵,前期确实会比同价位油车贵一些,但你只要稍微算一笔大账,把几年下来省下的油钱算进去,那点保险差价早就赚回来了。
至于充电桩,确实,有充电桩的体验是最好的,但这不正说明了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技术路线吗?
它鼓励我们去拥抱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使用方式。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什么“真技术”和“大玩具”的对决,也不是谁比谁更高级的问题,而是两条不同技术路线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选择。
日系油电混动,是在燃油车时代,为了解决油耗问题而做到的极致优化,是燃油车的“终极形态”。
而我们中国的插电混动,则是站在电动化浪潮的起点上,为了解决用户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期间的所有痛点,而创造出的一个“新物种”。
它的目标不仅仅是省油,更是要提供一种全新的、更优质的驾驶体验和生活方式。
这也不是什么弯道“超车”,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跟在别人后面跑,而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和市场需求,直接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如今,连丰田、本田这些曾经的油混“霸主”,也开始在中国市场大力推广自己的插电混动车型,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