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发动机的轰鸣远去,中国汽车迎来“国擎”时代

三菱发动机的轰鸣远去,中国汽车迎来“国擎”时代

2025年7月22日,沈阳航天三菱工厂悄然更换了最后一块招牌——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正式退出股东行列,这家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的企业,标志着三菱汽车彻底终止在华所有生产业务,结束了深耕中国四十余载的旅程。

三菱发动机的轰鸣远去,中国汽车迎来“国擎”时代-有驾

01 引擎之魂,国产汽车的启蒙导师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街头,无论是长城皮卡、比亚迪轿车还是东南得利卡,它们的“心脏”都跳动着共同的基因——三菱发动机。
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成立,次年东安三菱落户哈尔滨。这两大动力基地一度占据国产车发动机30%的市场份额,累计装车量突破700万台。
“三菱凭一己之力养活了半个国产车圈”,这句业内戏言背后,是自主品牌初创期共同的技术摇篮。当比亚迪、吉利埋头逆向研发时,三菱的4G6系列发动机如同雪中送炭,让中国车企在技术封锁中蹒跚起步。

02 巅峰与迷失,迟到的电动化觉醒

2012年,三菱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欧蓝德、奕歌等SUV迅速打开市场,2018年销量飙升至14.4万辆,长沙工厂4000多名员工日夜赶工。
辉煌却如昙花一现。当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在2024年逼近50%时,三菱才惊觉已落后一个时代——整整6年未推出全新车型,末代电动车阿图柯竟是广汽埃安的换标之作。
更深的危机来自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内耗。当竞争对手全力押注电动化时,三菱的资源调配屡屡失焦,最终在2023年以“1元象征价”将长沙工厂拱手让给广汽埃安。

03 日系阵营的集体警钟

三菱的退场并非孤例,它敲响了日系车企的转型警钟:

  • 2024年日系品牌在华份额跌至11.2%,较四年前遭腰斩

  • 本田年销量暴跌30.9%,创30年最大跌幅

  • 斯巴鲁销量仅3600辆,铃木早已转战印度
    “中国新能源迭代速度如同闪电”,三菱负责人的感慨中透着无奈。当丰田铂智3X降价至10.98万元求生,日产N7靠华为赋能车机时,技术路线的抉择已关乎生死存亡。

04 告别与新生,中国动力的时代答卷

走进沈阳国擎动力的车间,曾经的三菱标志已被全新LOGO取代。那些曾依赖进口技术的工程师们,如今正研发热效率突破50%的自主发动机。
三菱的离开没有悲情,只有产业更迭的必然。它培养的产业链工人、催生的配套体系,早已融入中国汽车的基因。
正如一位驾驶过欧蓝德的车主所言:“它带我穿越沙漠雪山,从未抛锚。虽然品牌走了,但可靠的精神留在了国产车里”。

车间里最后一台4G6发动机下线时,老师傅轻轻擦去铭牌上的油渍。那些轰鸣的岁月终将封存,但中国汽车的故事刚刚翻开新章。沈阳国擎、长安蓝鲸、比亚迪刀片电池……自主技术的星辰大海中,谁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启蒙者?

你的第一台车用过三菱发动机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与三菱的故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