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中印摩托初入非洲

摩托车起源挺早的,十九世纪末从欧洲开始搞起来,中国和印度起步都晚点,但后来都想往外扩。话说中国摩托车产业从五十年代起步,先是仿制国外型号,慢慢搞出自己的生产线。

到改革开放后,国内需求爆棚,年产量一度冲到三千万辆左右,那时候企业多达两百多家,主要做低端小排量车,价格实惠,适合乡镇用。

出口方面,从2003年起,中国摩托车开始进军非洲市场,当时非洲道路条件差,摩托车当交通工具特别受欢迎,中国产品靠着成本低,很快就占了点份额。

非洲那边保有量大,估计有三千万辆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一看有机会,就大批出口整车,2024年出口量达到374.6万辆,金额19.44亿美元,这数据看着不错,但其实初期更多是靠价格战抢滩。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印度那边呢,也差不多从五十年代起步,先组装英国部件,后来收购技术,跟日本企业合作,Hero、Bajaj、TVS这些公司快速崛起。

印度摩托车产业发展模式跟中国不一样,他们早早注重本地化,2000年前后就在非洲建厂,比如Bajaj在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设生产线,这让他们的产品更贴合当地需求。

印度政府不限摩托车使用,大城市农村都行,国内市场火爆,年增长率20%,2016年就超过中国成全球最大生产国。出口到非洲时,印度车耐用、省油,适应泥路和热带气候,很快就站稳脚跟。

相比中国,印度企业不光卖车,还提供配件和服务网络,这点让非洲买家觉得靠谱。早期中印在非洲并行,中国靠量大价低,印度靠质量和本地生产,各有优势,但印度布局更早,积累了经验。

印度强势中国承压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进入新世纪,非洲摩托车市场越来越热,中印竞争白热化。印度摩托车在非洲开了挂一样,Bajaj集团销量占前位,TVS和Hero紧跟,整体份额远超中国。

中国摩托车销量不及印度的三分之一,这情况从2024年就明显了。为什么呢?印度企业早布局,本地生产降低成本,还适应非洲路况,车子耐用,不易坏。

非洲街头到处是印度车,拉货、通勤都行。中国产品虽便宜,但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配件难找,维修麻烦,这让买家转向印度品牌。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2025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对非洲出口还在增长,一季度出口121万辆,金额6.4亿美元,同比增长63%,但整体市场份额下滑。印度摩托车通过投资建厂,占据中低端市场,尼日利亚、肯尼亚这些国家,印度车市占率高,Bajaj出口50万辆以上。

印度还跟欧洲公司合作,提升技术,产品种类多,从100cc到150cc,覆盖各种需求。中国企业多在低端徘徊,创新不足,高端大排量研发少,种类单一。加上国内城市禁限摩托,影响投资和规划,企业不愿多投钱升级。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其实问题不光是产品,市场环境也关键。非洲知识产权保护弱,仿冒品多,中国品牌声誉受损。印度通过本地化,避免这些麻烦,还提供融资服务,让买家容易入手。中国企业尝试降价,但印度价格也低,竞争中落了下风。

2024年全球摩托车需求增长,亚洲占大头,但非洲作为新兴市场,中国份额缩水。印度摩托车年销量增长快,非洲保有量中他们的车占多数。中国出口虽多,但实际销量不如印度,2025年形势依旧,中国在非洲真实现状就是被印度打得没招架之力。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印度底气来自早布局和技术合作,他们不光卖车,还建生态链,维修站遍布,配件本地供。相比,中国供应链依赖进口,延误多。非洲电动趋势上升,卢旺达2025年禁燃油摩托,基加利只登记电动车,这对中印都是机会,但印度已准备新能源车型。

中国企业承压,但数据显示出口还在增,说明有潜力。竞争中,印度领先,中国需反思,加大研发,提升竞争力。否则,像东南亚那样失利,可能在非洲重演。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中国创新新能源

面对印度强势,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变招,往新能源方向冲,实现弯道超车。重庆作为摩托城,提出加强电动摩托研发,高端车架、电驱动零部件都加大投入,组建产业集群。

2024年,长城推出八缸摩托,钱江展示15款发动机,覆盖各种类型,提升用户体验。中国对非洲电动摩托出口增长,适应当地政策,如卢旺达禁燃油后,电动车需求爆棚。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2025年,非洲电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7.8%,规模从170亿美元升到2030年更高。中国引领电动革命,低成本、环保的产品走红,但面临印度和日本竞争。

中国企业优化全链条,打造高端品牌,通过新能源突围。联盟成立,如中非汽摩出海联盟,11家企业合作,拓市场。出口数据积极,2025上半年对非洲增长明显,企业调整策略,注重技术创新。

中国摩托车在非洲的真实现状:被印度摩托车打得彻底没有招架之力-有驾

其实中国优势在新能源,电动摩托安静、易用,适合非洲。印度虽强,但中国产量大,成本低,能抢份额。全球摩托车销量预计2030年1.5亿辆,新兴市场如非洲拉动,中国需抓住。

未来,中国摩托车在非洲不光靠价格,还得靠创新和服务。虽现在承压,但通过新能源和产业链布局,有望翻盘。印度领先,但中国潜力大,产业发展仍有空间。总的来说,中国摩托车需持续发力,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非洲站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