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取消终身权益引众怒,车主直呼被背刺,车企该学华为问界了

最近汽车圈里的一件事,让不少新能源车主心里都咯噔了一下,那就是蔚来汽车取消了一位首批车主的终身权益。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有点绕,但说白了,就像是你办了张健身房的终身卡,结果练了几年,因为去得太勤快,健身房跟你说,你的卡作废了。

这换谁,谁心里能舒坦?

蔚来取消终身权益引众怒,车主直呼被背刺,车企该学华为问界了-有驾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门道,好好说道说道。

事情的主角是一位高先生,他是蔚来最早的支持者之一。

想当年,新能源汽车还是个新鲜事物,大家心里都没底,他能拿出六十多万真金白银去支持一个全新的国产品牌,这份信任可以说是相当足了。

而蔚来为了吸引和回报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也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诚意的承诺,那就是一套包含终身免费换电、终身免费质保在内的“终身权益”。

这在当时,是蔚来区别于其他所有车企的一个金字招牌,也是其高端服务形象的核心。

车主们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份安心和尊贵的长期服务保障。

然而,五年过去了,这份“终身”的承诺却遇到了考验。

蔚来官方发出通知,取消了高先生的这项权益。

给出的理由是,这位车主在一年时间里,开车跑了足足17万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普通家用车,一年能开上两三万公里就算比较多的了,17万公里,相当于普通人开六七年的里程。

所以蔚来方面认为,这种使用强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家庭用户的范畴,很可能是用于商业运营,比如跑网约车之类的,这就不符合当初承诺服务的对象了,继续提供免费服务,成本上实在扛不住。

蔚来取消终身权益引众怒,车主直呼被背刺,车企该学华为问界了-有驾

这么一说,好像蔚来也有自己的苦衷。

开公司毕竟不是做慈善,要计算成本,如果每个人都像这样高强度使用,那免费换电站的电池损耗和运营成本将是个天文数字,公司可能会被拖垮,最终损害的是所有车主的利益。

这笔经济账,从企业的角度看,似乎算得通。

但我们换个角度,站在车主的立场上想一想,问题就来了。

高先生可能会觉得特别委屈:我买车的时候,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的是“终身”,可从来没加个括号注明“每年行驶里程不得超过X万公里”。

我开得多,恰恰说明我信赖蔚来的产品质量,愿意开着它天南地北地跑。

现在反倒因为我用得勤,成了被取消资格的理由,这不就是典型的“玩不起了就改规则”吗?

当初用这个承诺吸引我买了车,现在觉得我这个用户不划算了,就把我一脚踢开,这和商业欺诈有什么区别?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关键就在于它触动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企业给出的承诺,尤其是“终身”这种分量极重的承诺,到底是一份必须坚守的信誉契约,还是一笔可以随时根据经营状况调整的经济账?

当信誉和成本发生冲突时,蔚来这次的选择,显然是倾向了后者。

这无疑是对其一直以来精心打造的“用户企业”形象的一次重创,让很多潜在消费者开始怀疑,蔚来的服务承诺到底含金量有多高。

就在蔚来因为这件事陷入舆论风波的时候,市场上另一个品牌却因为截然相反的做法火了起来,那就是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汽车。

很多问界车主和网友,都亲切地把问界的线下用户中心称为“问界大酒店”。

蔚来取消终身权益引众怒,车主直呼被背刺,车企该学华为问界了-有驾

这个外号可不是白来的。

据说,只要你开着问界车去到他们的用户中心,无论是保养、维修还是 просто路过进去坐坐,都能享受到非常周到的服务。

不仅有免费的咖啡、饮料、各种零食点心,很多地方到了饭点,还会提供品质不错的免费正餐。

更关键的是,服务人员的态度特别好,你就算带着一家老小,甚至是朋友一起来,人家也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绝不会让你有那种占了小便宜的不好意思。

有人可能会说,买得起几十万车的人,也不差这一两顿饭钱。

话是这么说,但事情不能这么看。

华为和问界算的显然不是一顿饭的成本账,而是一本更大的人心账。

试想一下,一个车主周末带着家人去保养车,结果发现那里像个舒适的休息室,大人有吃有喝,小孩有地方玩,整个过程非常愉快。

这种超出预期的服务体验,会在车主心里留下极好的印象。

他会觉得,自己买的不仅是一台车,更是享受到了一种被尊重、被关怀的服务。

这种良好的口碑,会通过他的嘴,自然而然地传播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这可比花几百万打广告的效果要好得多,也真实得多。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思路。

蔚来取消终身权益引众怒,车主直呼被背刺,车企该学华为问界了-有驾

一种是时刻提防着用户“薅羊毛”,在服务条款里设置各种限制,生怕自己吃亏。

另一种则是把每一次服务都看作是一次对品牌价值的投资,他们相信,让现有用户满意,他们就会带来更多的新用户。

问界的做法,体现的是一种格局和长远眼光。

他们明白,用户的忠诚度和好口碑,才是品牌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回过头来看蔚来,其实它也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十字路口。

蔚来一直以来的亏损是公开的秘密,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超过千亿,这些钱大部分都实打实地投入到了技术研发和全国数千座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这体现了蔚来想要做大做强,构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决心。

但持续的亏损也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企业需要生存,就需要盈利。

为了扩大销量、摊薄成本,蔚来也不得不从最初只做高端小众市场,转向推出更亲民的车型,去争取更广大的大众市场。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矛盾就出现了。

要维持早期高端用户的顶级服务体验,成本居高不下;要面向大众市场,又必须控制成本,提高性价比。

取消高强度使用车主的终身权益,可以看作是这种内部矛盾和经营压力下的一个产物。

这或许能为蔚来在短期内节省一部分开支,但从长远来看,它损害的是品牌建立之初最核心的价值——信任。

一个品牌的根基,一旦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动摇,想要再重新建立起来,恐怕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了。

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警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价格固然重要,但最终能留住人心的,还是那份实实在在、说到做到的服务和承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