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健康度,是几乎所有电子设备更换电池的一个参考指标。
一般来说,健康度低于80%之后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建议是要更换,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动汽车。
新能源车这个板块,对动力电池也有规定,但没有明确的指出低于多少就要更换。
目前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指出,电池循环次数达到500,放电容量应不低于设计容量的90%,1000次不应低于80%。
行业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低于80%,基本上就“不能用了”。
很多人疑惑,80%的健康度,也就是说原本的设计续航打了个8折,如果一台车实际能跑400公里,8折还有320km,好像也没少特别多,为什么就不能用了?
续航缩短是最小的问题,因为日常来说,没有一个人能一口气跑几百公里。
大多数人的日常使用强度,也就是50公里左右,就算是今天的用车强度比较高,跑了个AB临近两城的通勤,其实也就100多公里,续航还是完全够用的。
为什么说是80%健康度,不是80%容量,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健康度下来了,容量、续航缩短只是一个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充电速度下降、放电能力减弱,IEEE 1188标准明确指出,电池健康度低于80%,放电能力降至设计的50%左右,放电能力减弱,整体的加速能力就会降低。
同时,低电量情况下的电气工作能力也会明显降低。
另外,因为电池内阻增加,自燃概率也会大大提升,就像是人血管内部的斑块一样,极容易引发自燃,IEEE 1188的数据反馈是,80%健康度之后,内阻增加幅度超过300%,非常恐怖。
简单来说,健康度下去了,续航变短了、充电变慢了、加速变慢了、馈电情况下的系统供电能力也不行,关键是自燃概率也会增加。
而且,健康度下去之后,电池一致性就会变差,系统识别电压、剩余电量就会不够精准,跳电问题会更加明显,比如说跑了1公里,结果掉了10公里续航。
电池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我们用物理方式计算续航。
化学层面的反应才是老旧电池最大的敌人,充电慢点其实也无所谓了,主要是内阻增加,在极端情况下的自燃问题,比如说高温充电情况下、电池包受损的情况下,这些都非常危险。
调查数据显示,低健康度的情况下,电量在25%的情况下电机扭矩降低55%左右,空调工作能力减半,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当然,电池健康度降到80%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理论来说需要让电池循环1000次,一次循环就算能跑300公里,也得是30万公里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跑不到。
肯定会有人说日历寿命,的确也没错,但问题的关键是,日历寿命的问题,基本上都是10年之后才需要关注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