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李想公开互相“挖墙角”,私下角逐放弃安逸引发“震动”

雷军和李想一直关系挺好,两人经常出来吃个饭,聊聊产品的想法。

9月25日晚,雷军在年度演讲里还大力推荐理想汽车,说:“国内还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好车,比如明天晚上就要发布的理想i6,真的挺值得关注的。”

李想后头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声,表示真心感谢雷军的推荐。

雷军李想公开互相“挖墙角”,私下角逐放弃安逸引发“震动”-有驾

不过,商业归商业,表面上的礼节掩盖不了激烈的拼杀。理想在9月26日正式宣布易烊千玺作为品牌代言,然后还推了理想i6,明显意在复制小米在年轻女士群体里的成功经验。

雷军这边也没闲着,10月11号,他带着二十多名工程师直奔新疆塔县,进行小米汽车的高原测试,网络上还出现了疑似小米第三款车的路测视频。

从曝光的谍照来看,小米的这款新车内部代号“昆仑N3”,会采用三排座位,能容纳6或7个人。车身比较方正,体型挺大,车长超过5米2,高差大约1米8,是一款典型的大型SUV。

这次,小米打破了以往的年轻运动风格,直奔家庭用车领域,针对的是理想和问界最擅长的市场。

雷军李想公开互相“挖墙角”,私下角逐放弃安逸引发“震动”-有驾

据市场传闻,这款车或许会装备1.5T四缸增程器,再配上前后双电机四驱系统,纯电续航大概在200到400公里之间,油满电满的情况下,总续航能达到1500公里,直接甩开理想L9和问界M9一截。

按照小米一贯的作风,新款很可能还是那个“高配低价”的套路,配备激光雷达这些高端配置没得说,而开售价呢,估计比竞争对手低个5到10万,让人觉得挺香的。

9月26号,理想正式推出了理想i6,全国统一售价24.98万元。李想在发布会里提到,“咱们打算把理想i6打造成一款专门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五座纯电SUV。”

这款车全都配备了高通8295P芯片的座舱系统,前排还装有两个3K双联屏呢,音响系统也升级到20扬声器的豪华版,再加上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 Max和VLA司机大模型,这些都免费终身使用。

雷军李想公开互相“挖墙角”,私下角逐放弃安逸引发“震动”-有驾

以前,理想主要靠“奶爸车”的形象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可也因为这个标签太深入人心,反而带来了困扰。现在,理想的35岁以上男性用户占比超过70%,用户群体相对单一。

这回,i6请易烊千玺代言,理想打算走两条路:一方面保持增程技术,稳守家庭用车市场;另一方面,借助纯电车型吸引年轻人群和女性消费者。

小米在吸引女性用户方面可是领头的哦,雷军在年度讲话里提到,小米汽车的女性用户大约占到一半左右呢。

小米的两款量产车在照顾女性方面可是挺贴心的,颜色上有流金粉、丹霞紫这些选择,他们还宣传了三层镀银防晒玻璃、智能化妆镜自动补光,甚至还配备了专门的口红防滚落槽,细节之处都挺到位的。

谭女士跟媒体说,她第一次在商场里看到小米SU7 ultra时,立马就被吸引住了。那流线型的溜背设计,跟她之前喜欢的奔驰跑车的风格挺相像的。

雷军李想公开互相“挖墙角”,私下角逐放弃安逸引发“震动”-有驾

当时距离正式亮相还剩几个月,她一眼就决定现场付了两万的定金,提前预订这款车。新车一上市,价格比宣传期间便宜了三十多万,像碳纤维这些材料还免费送,她觉得这性价比挺高的。

在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平台上,吸引女性用户选择理想i6,主要还是被它的空间宽敞舒适、智能驾驶体验以及其他性能表现所打动。

关于i6的外观颜值,评论区里争论挺激烈的。有网友甚至对两款车的选择做出了总结:“没结婚就选小米,结完婚再考虑i6。”

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了2025年8月份,中大型SUV的零售销量中,只有小米YU7和理想L6两款车型突破万辆大关。而当月,小米YU7卖出了16548辆,超越理想L6的11217辆,拿下了中大型SUV销量榜的冠军。

雷军李想公开互相“挖墙角”,私下角逐放弃安逸引发“震动”-有驾

理想在转向纯电的道路上,遇到不少波折。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纯电旗舰车型MEGA,由于造型上的一些争议,导致市场反响没有达到预期。

好几家消息源都说,理想汽车把2025年的全年销量目标,从年初定的70万辆往下调到了64万辆。调完之后,增程式L系列车型的目标销售量,从原本的至少56万辆缩了点,变成52万辆,而纯电的产品目标呢,从之前的5万辆上升到12万辆。

如今,小米也遇到了一些难题。YU7的等待时间快要一年了,新工厂的产能爬坡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期工厂的设计产能是15万辆,从去年开始就用双班操作,把产能推到了极限,可还是觉得不够用。

到了7月,整个增程车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4%,不过纯电动车的销量却涨了24.5%。市场的关注点慢慢在变,之前主要靠增程路线的那些车企,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了。

雷军李想公开互相“挖墙角”,私下角逐放弃安逸引发“震动”-有驾

以“平替理想”起步的零跑,在7月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纯电轿车B01,上市后72小时内就锁定了超过1万台的订单。而理想的另一个劲敌问界,也在今年年初转向纯电动车型,推出之后,销售数据逐步攀升。

两个都具备产品经理思维的CEO,在2025年秋天,差不多时候都决定走出舒适区,进军对方的领域。

理想主动把小米新车的发布节奏做出调整,这一动作被外界称作双方的一种“商业礼让”,表面上看起来两家合作得挺和气,但实际上,商业竞争的本质从来不是只有温柔善意。

市场从不相信眼泪嘛,只关心谁的产品更牢靠、策略更准确。雷军和李想在产品上相互借鉴、互相角逐,这其实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个好事。

消费者买到的车子也更棒了,企业在激烈的比拼中自然会不断提升自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