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旗下SU7 Ultra车型深陷舆论争议,因动力输出限制与碳纤维挖孔机盖功能表述不清等问题,引发车圈热议、车主不满与网友退车诉求,5月7日晚小米汽车发布声明回应并致歉。
据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梳理,此前,多位小米SU7 Ultra车主反映,车辆更新1.7.0车机版本后,动力输出受限。原本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宣传的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在指定赛道达成官方建议圈速成绩,才可以解锁“排位模式”,才能激活最大马力,否则只能使用约900匹马力。这一操作引发车主强烈不满,有车主表示购车时正是看中其大马力,如今却遭遇“先承诺后缩水”。
对此,5月7日晚,小米汽车解释,该设计初衷是保障驾驶安全,但承认未充分征询车主意见,沟通说明工作存在不妥。目前已暂停此次推送,并将在 4-8周内通过新版本解决已升级用户的问题。未来将建立更完善的用户意见收集机制,充分听取用户意见。
无独有偶,首批交付的SU7 Ultra搭载的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也遭质疑。网上有博主实测,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纸巾毫无反应;车主拆解后发现,所谓“双风道高效导流”碳纤维开孔,既无法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未能产生下压力。
7日深夜,小米汽车也回应称,该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除满足复刻外造型需求,还具备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因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致歉。针对此问题,小米汽车将为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改回铝制前舱盖;对已提车和在5月10日23:59:59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
然而,争议并未就此平息。5月9日,多名小米车主联合发布个人声明和视频要求退车,有网友认为企业自身过失不应由消费者买单,也有网友表示自己选择购买的为啥要退?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SU7 Ultra 自上市以来,凭借高调营销吸引众多目光,此次争议暴露了其在用户体验与产品细节沟通上的短板。业内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与营销上发力,更需重视消费者权益与产品信息的准确传达,平衡产品性能与安全规范,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信任。
此外,在这场争议中,风洞测试相关话题也持续升温。随着消费者对车辆空气动力学性能关注度提升,车企在宣传相关技术时,更需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清晰,避免引发类似争议。同时,专业测试部门和设备也面临挑战,如何提升测试效率与权威性,满足市场需求,同样值得关注。
主持人|记者 潘亮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社等
图片|记者 潘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