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两万到三千,她如何用30年把比亚迪敲成全球第一?

1996年,李珂放弃外企两万月薪,选择加入初创的比亚迪,拿着三千块的工资。她不是疯了,而是看中了王传福的拼劲和技术苗头。从带着三万美金闯欧洲,硬生生用电池性价比敲开摩托罗拉大门,到金融危机期间逆势飞往美国,为比亚迪拉来巴菲特2.3亿投资;从巴黎车展发传单推广无人知晓的中国电动车,到疫情期间转产口罩、日产5亿只,打了一场漂亮的供应链闪电战。她被同事称为“市场翻译官”,一边把客户需求转化为工程师能懂的参数,一边把技术黑话变成客户认可的卖点。2025年,她成为首位荣获“世界汽车年度人物”的中国女性。李珂用三十年证明:真正的价值不在工资单上,而在于你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主持人:嘿,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人让你放弃两万块月薪,去拿三千块工资,你干不干?我反正第一反应是——疯了吧?但李珂,她真就这么干了。1996年,她从外企广告公司辞职,一头扎进当时还是小作坊的比亚迪,就图啥?你猜她图啥?

嘉宾: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事儿也愣了。你想想,90年代两万块在上海是啥概念?能买好几套房了!但她不是图钱,她是图‘人’和‘事’。她说王传福那股子拼劲儿,加上比亚迪那点技术苗头,让她觉得——这事儿能成。你别说,这眼光,真不是一般人有。

主持人:对吧?我就觉得,她那会儿不是在选工作,是在选‘未来’。而且你注意没,她一进比亚迪,立马盯上外贸——这姑娘,真不按常理出牌。你想想,当时‘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啥地位?人家一听‘Made in China’,眉头都皱起来,她偏要带着俩人、三万美金去欧洲敲门,这胆儿,你服不服?

嘉宾:我服!而且她不是光有胆,她有招。你知道她怎么拿下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吗?不是靠PPT,是靠‘敲门’。一家家跑,一遍遍讲,最后靠的是电池性价比——便宜、靠谱、能打。你想想,那会儿欧洲人对咱们产品有偏见,她硬是用产品说话,把偏见敲成了订单。这不叫拓荒,叫‘凿壁偷光’啊!

主持人:哈哈,凿壁偷光?这比喻绝了!不过说真的,你有没有觉得,她这人特别像‘人形路由器’?一边连着技术,一边连着市场,中间还带缓冲。比如2003年比亚迪要造车,全公司都懵了,投资者打电话骂街,她一边开动员会,一边挨个解释技术储备,硬是把火给压下去了。这操作,你要是老板,你敢不敢这么用人?

嘉宾:我敢!而且我觉得她最牛的不是稳住局面,是‘预判’。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都缩着,她反手飞美国,签电池单,还顺手拉来巴菲特投了2.3个亿。你想想,那会儿谁敢找巴菲特?她敢,因为她知道比亚迪有料,只是缺个‘信任背书’。这不叫运气,叫‘把故事讲到别人心坎里’。

主持人:对,她特别擅长‘把技术变成故事’。比如2010年巴黎车展,没人认识比亚迪,她带着人发传单,从展台发到停车场,见人就说‘这是中国电动车’。你想想,那场景多尴尬?但她不尴尬,她觉得——‘没人知道,我就让他们知道’。这股子劲儿,是不是特别像你我当年第一次做项目,没人理你,你就自己喊破喉咙?

嘉宾:没错!而且她越到低谷越硬核。2017年补贴退坡,利润下滑,她立马飞加拿大签大单稳现金流;2018年行业低谷,她不卖车了,改建充电站——你没听错,从‘卖产品’变成‘做生态’。这思路,现在看都超前。你想想,如果她当时缩着,比亚迪能有今天吗?

主持人:我懂你的意思。她不是在‘应对’危机,是在‘创造’机会。2020年疫情,工厂停摆,她人在海外,远程协调全球供应商,转产口罩,日产5亿只!这哪是做口罩?这是在‘打一场供应链闪电战’。你有没有觉得,她像那种‘哪里有火,哪里就有她’的消防队长?

嘉宾:太对了!而且她最厉害的是‘落地’。2016年刀片电池出来,她亲自蹲北美,在拉斯维加斯电子展一摆十年,从没人问津到客户排队。2024年去德国,听经销商说‘充电口得改’,她记下来,回国就拉研发开会,调续航、改协议——技术团队说她是‘半个产品经理’,销售说她‘比工程师还懂参数’。你听这评价,是不是特别像‘市场翻译官’?

主持人:‘市场翻译官’——这词我记下了!她就是把客户的话,翻译成工程师能听懂的‘参数语言’,再把工程师的‘黑话’,变成客户能懂的‘好处清单’。你有没有觉得,现在很多公司缺的不是技术,是这种‘连接器’?她一个人,顶得上一个跨部门协调小组。

嘉宾:没错!而且她不止连接技术与市场,还连接‘商业’与‘温度’。2010年她牵头搞慈善基金会,2022年捐50万股股票,1.6个亿,支持血液病研究。2025年拿‘世界汽车年度人物’,还是首位女性、首位中国品牌获奖者。美国议员说她是‘拓荒者和战士’——你听听,这评价,多硬核!

主持人:我都被她说服了。你看她2024年卖股赚了3.9亿,结果呢?还开比亚迪上班,低调得不行。这反差,是不是特别戳人?不是所有成功者都得开豪车住豪宅,有些人,成功了反而更‘接地气’。你有没有觉得,她这种‘既能并肩也能独当一面’的劲儿,特别适合现在职场人学?

嘉宾:绝对!她不是‘女强人’,她是‘女性力量’的活教材。你看她从基层销售做起,到执行副总裁,每一步都踩在‘别人不敢走的路’上。她不靠运气,靠的是‘敢选、敢扛、敢改’。你要是问我,她最值得学的是啥?我会说——‘把选择变成使命,把使命变成习惯’。

主持人:说得真好。所以回过头看,她1996年那个月薪三千的选择,值不值?我觉得值——不是因为现在赚了3.9亿,而是因为她用三十年,把‘不可能’变成了‘全球第一’。你要是她,你敢这么选吗?

嘉宾:我?我可能犹豫半天。但她没犹豫。因为她知道,真正的价值,不是工资单上的数字,是‘你为世界留下了什么’。比亚迪今天能卖41.7万辆海外车,背后是她一次次‘敲门’、‘谈判’、‘改参数’。这故事,不比任何电影精彩?

主持人:太精彩了!所以如果你喜欢这种‘从三千块到全球舞台’的故事,别忘了订阅关注,听我们讲更多‘普通人如何改写商业剧本’的传奇。下期,我们聊聊另一个‘敢选敢扛’的狠人——你猜是谁?先卖个关子,咱们下期见!

从月薪两万到三千,她如何用30年把比亚迪敲成全球第一?-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