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开始不务正业了。
或者说,马斯克老师的精神状态,又到了需要我们凡人集体关心的地步。
就在大家还在为小米SU7的发布会鼓掌、为智己的碰瓷式营销摇头、为国内车圈的神仙打架目不暇接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特斯拉,突然就悟了。或者说,颠了。
它在美国市场,悄悄上架了两款新车:毛坯版Model 3和毛坯版Model Y。官方名字很体面,叫Standard版,标准版。但讲真,这个“标准”的标准,可能不是地球人的标准,而是三体人的标准,突出一个“生存是第一需要”。
这车有多“标准”呢?我给你念念它的配置单,你感受一下什么叫行为艺术。
贯穿式LED灯带,那个之前被夸了又夸的犀利眼神?没了。玻璃天幕,那个能让你在车里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装逼利器?没了。后排屏幕、座椅通风、氛围灯、双层夹胶玻璃?不好意思,都没了,统统没了。空调连HEPA滤网都给你省了,主打一个同呼吸共命运。
这还没完。最骚的是,方向盘手动调节,外后视镜手动调节。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恍惚了一下,我到底是在看一个22万起售的2024年新款电动车,还是在翻我爸那本落了灰的桑塔纳说明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复古朋克精神?坏了菜了,我愿称之为“工业奇迹”。
所以这辆车是什么?它不是一辆车,它是一个“压缩毛巾”。出厂时干瘪瘪的,啥也没有,但只要你舍得花钱,拿美刀这么一泡,诶,它就膨胀了。FSD想要吗?8000美刀一次性买断,或者99美刀一个月慢慢订阅,童叟无欺。想换个颜色?加钱。想换个轮毂?加钱。
马斯克老师这一手,堪称当代雷电法王,专治你们这些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以前你们还纠结,这个功能用不用得上,那个配置值不值。现在好了,马老师直接帮你做了决定:统统用不上,因为压根没有。
这就叫不装了,摊牌了。
如果说之前国内新势力打价格战,是把餐厅里的蛋糕抢走。那特斯拉现在这招,就是直接把餐厅的桌子给掀了,然后告诉所有人:“吃的都别吃了,今天咱们一起辟谷修仙。”
修仙的第一步,就是舍弃一切非必要的“身外之物”。灯带是欲望,天窗是执念,通风是妄想。只有这个光秃秃的铁壳子,配上四只轮子和一个能亮的屏幕,才是通往大道至简的唯一法门。你以为你在开车,其实是车在渡劫,而你,就是那个提供能量的“人形充电宝”。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看到这新闻百感交集。当年我买特斯拉,图的是什么?图的就是那个科技感,那个未来范儿,那个感觉自己是硅谷精英的玄学光环。结果现在,马斯克亲手把这个光环给砸了,换成了一个草帽,还问你:“666不,老铁?”
这让我想起了自动驾驶的那个经典笑话。决定自动驾驶上限的,不是特斯拉的FSD,也不是华为的ADS,而是中国马路上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现在特斯拉这套玩法,也是一个逻辑。决定品牌价值的,不是你堆了多少料,而是你敢减多少料。只要我减得够彻底,成本就够低,价格就够狠,那同行就得傻。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的存量竞争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引爆自己,用自爆的冲击波把周围所有人都炸懵。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特斯拉现在就是在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手棋,讲真,有点高。直接用一个“伪特斯拉”的身份,去降维打击那些本来就买不起特斯拉、只能看看比亚迪福特的人的市场。我用我的品牌,卖你的价格,就问你怕不怕?
但这么搞的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品牌玄学的崩塌。奔驰为什么是奔驰?因为它几十年如一日地告诉你,三叉星标代表着豪华、体面、高人一等。会买特斯拉的人,也是因为相信那个“T”字标代表着科技、先锋、与众不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可现在,这个信仰开始动摇了。以后别人问你开什么车,你说特斯拉。人家还得追问一句:“是那个带天窗的,还是那个手动调后视镜的?” 典中典的身份降级。你花二十多万,买到的不是一个科技产品,而是一个需要你不断“布施”的信仰入门券。
所以,特斯拉这一系列让人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操作,背后深层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
答案可能很简单,就是为了让你花99美金一个月订阅FSD。
因为当你开着一个如此毛坯的车,高速上听着免费的风之交响乐,夏天靠着织物座椅体验原生态的热传递,你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幻想有一天,这个铁盒子能自己动起来,带你逃离这个需要手动调节后视镜的、操蛋的现实。
从这个角度看,马斯克不是在卖车。
他是在卖一个能移动的、名为“希望”的任意门。
只不过,门票有点贵。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