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4日讯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青岛跻身国内“热门旅游城市TOP10”,其中有不少外地游客驾驶新能源车抵青。受此因素影响,各大充电站也是满负荷运转,通过智能调度、应急保障、增设疏导人员等措施,让车辆尽快“满电”出发,为市民游客假期绿色便捷出行保驾护航。
10月1日中午,记者在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所属上苑路充电站看到,站里停满了正在充电的车辆,不时有车辆驶入,几位职工正穿梭于车流中,及时解答车主关于充电操作、费用和时长的各类疑问,指导不熟悉流程的车主完成扫码充电和支付。“从早7点到现在,充电枪几乎没有空闲过,充电量比平时翻了一番!”站长逄震告诉记者,针对假期充电车辆增多情况,充电站动态实施了“潮汐通道”优化措施,减少车主排队等待时间。针对续航告急的车主,设立快速通道,提供优先服务,努力让每一位车主都能安心、高效地完成补能。
一位车主正在为爱车充电。周建亮 摄
毗邻青银高速青岛东收费站与崂山万象汇、宜家商圈,位于汽车东站里的充换电站成为许多外地新能源车主来青充电的“第一站”。这个充电站于今年7月建成投运,配备33个大功率智能充电终端,单枪平均功率高达60KW。通过智能功率分配技术加持,新能源车主仅需约20分钟即可完成高效补电,每日可轻松满足超200辆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为周边居民、网约车及物流车辆提供“即到即充”的便捷服务。国庆节前,这里还建成启用了“司机之家”,配备了舒适床铺、24小时热水、自助洗车机与独立淋浴间,外地来青游玩的司机可以在充电间隙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后续旅途。“这几年自驾游,我去过很多地方,像这种集休息、餐饮、充电、洗车、淋浴、理发、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休息区,确实让人太惊喜了!”充电间隙,刚刚体验了一把“淋浴舱”服务的临沂司机王先生笑着说道。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销规模持续扩大,青岛城运能源科技集团持续加大智慧充电场站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23座社会充电站,同时将71座公交充电站对社会开放,开放终端达327部,总功率达32470KW,有效缓解了市民和游客的充电焦虑。
青岛城运加速布局充电服务设施,是青岛持续完善新能源服务网络的缩影。作为国内充电设施建设的先行城市,青岛连续三年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岛已建成包括公共快充桩、个人充电桩等在内的10万余个充电桩,初步形成了车桩相随、快慢搭配、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市4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能需求。从今年开始,结合城市规划、人口密度、交通流量、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等,青岛聚焦“绿色低碳、车网互动、智慧充电、融合创新”的四大特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超充技术与快充网络普及范围、加快城乡充电服务一体化布局以及加快光、充、储、放、换一体化多场景多路线试点应用上,进一步探索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新模式,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一环,预计到2026年全市充电桩总量达15万个以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作者:周建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