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博会开得热热闹闹,馆内各大品牌搭展台、秀新车,挤破头想抢眼球,可偏偏有个品牌没参展,却让摩友们逢人就夸——春风动力的场外服务,反倒把整个摩博会变成了自己的主场。这事儿听着反常,可细琢磨下来,全是品牌懂用户的巧劲儿,不是吗?
别家在馆内拼装修、比嗓门,春风把心思花在了摩友的真实需求上。它在重庆中心城区布了5个“战略支点”——也就是5家门店,不搞推销那套虚的,直接把门店变成了摩友的“临时大本营”。渴了?免费冷饮随便拿;饿了?新鲜水果管够;骑了一天车累得慌?店里能歇脚;担心车没地方放?免费代存;展会结束要把车运回外地?门店直接帮着安排,不用摩友多跑一步路。
更贴心的是,这些门店愣是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2点,就为了等那些逛展到深夜的摩友,怕他们找不到歇脚的地儿。你说这哪是门店?分明是把“用户需要啥,我就给啥”的心思落到了实处,比起馆内隔着展台的距离感,这种贴心得劲儿,谁能不记在心里?
光有固定据点还不够,春风还把服务撒到了重庆的大街小巷。10辆印着“蓝朋友”的服务车,整整齐齐穿梭在摩博会周边,不是摆样子,是真真切切全城巡逻,摩友招手就停。展会头一天,就帮了十多个车友——不管你骑的是不是春风的车,只要车出了小毛病,比如胎压不对、零件松动,“蓝朋友”都能当场处理。这“蓝朋友”的名字也取到了心坎里,本来冷冰冰的服务车,一下子有了亲切感,就像路上多了群靠谱的朋友,随时能搭把手。要知道,摩友跑展会最怕啥?怕车坏在半路叫天天不应,春风这招,刚好把这个痛点给堵上了,这不就是把服务做到了用户最需要的地方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折腾得花多少钱?延长营业时间要加人力,免费冷饮水果要算成本,10辆服务车跑一天油钱、技师工资都是开销,更别说9.9元就能做全车6大类17项点检,还送一瓶原厂机油——这几乎是“白给”的福利,成本可不低。可春风算的不是短期账,是长期的用户账。传统参展,展位费、搭建费、物料费花出去,换的是一时的曝光;但春风这波场外服务,换的是摩友实打实的好感。
你想啊,摩友受了这份贴心,会不会跟身边骑摩托的朋友念叨?会不会下次换车时优先想起春风?这两年春风销量涨得快,车主忠诚度高,靠的不只是车子质量好,更靠这种“超越期待”的服务,把用户变成了愿意替品牌说话的人。比起馆内一时的热闹,这种扎根在用户心里的认可,才是真金白银换不来的。
其实春风这事儿,不光是它自己的巧劲儿,更藏着摩托车行业的新趋势。现在买摩托的人,早不只是看参数、比价格了,更看重骑上车后的体验——能不能找到归属感,遇到问题能不能有靠谱的支撑。摩托车不再只是个交通工具,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纽带。
春风的聪明之处,就是看透了这点:品牌的“主场”从来不是展馆里的一块地,而是用户的心里。你把用户的难处当自己的事儿,用户才会把你的品牌当自己人。这种“服务即营销,体验即品牌”的玩法,不光摩托车行业能学,其他行业不也一样吗?比起花大价钱搞表面功夫,不如沉下心来解决用户的真问题。
说到底,春风在摩博会的“场外主场”,拼的不是排场,是真心。展台拼的是面子,服务挣的是里子;面子看一眼就忘,里子能记一辈子。现在的消费者不傻,谁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心里门儿清。未来的品牌竞争,拼的就是谁能更懂用户、更贴近用户,谁能把服务做到用户心坎里。
你平时骑车的时候,遇到过让你暖心的品牌服务吗?是半路车坏了刚好遇到的救援,还是门店额外给的小照顾?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让更多人看看,好的品牌服务该是什么样子——毕竟,都盼着能遇到更多像春风这样懂用户的品牌,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