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汽车没有贴膜,不热吗?
近一段时间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了,五月的阳光已经相当强烈,最高气温也去到三十余度;这时候看不贴膜的汽车似乎是有些奇怪的。然而笔者使用的汽车在十几年里都不贴膜,同时也不建议身边的人去给汽车贴膜,这是出于健康的考虑。
新手司机往往不知道三个冷知识点:
贴膜要贴在里面
膜依然有压敏胶
甲醛一定会超标
不懂车的司机总是有很多,而且每一天都在增加;因为每一天都有刚刚领取驾照或刚刚购入汽车的人,所以不懂车并不奇怪,但是不懂车则要用审慎的态度去理解一些知识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应当车辆是否要贴膜,要知道太阳膜是要贴在车窗玻璃里面的——确实有一些司机认为贴膜是贴在外面。既然太阳膜要贴在里面,那么如果太阳膜存在一定的有害物质则会一点都不浪费的被司乘人员吸收。
贴膜的流程为:
裁剪
喷水
压覆
等待
固化
裁剪太阳膜是在车外但最终要贴在里面,太阳膜看似没有使用胶水但依然有压敏胶;这种胶是含有甲醛的。
甲醛是温度越高挥发性能越强,不过更重要的知识点是甲醛的沸点低至“-19.5℃(零下十九点五摄氏度)。”在寒冷的冬天也会挥发,而在气温上升到零上19℃的时候则会显著挥发,随后则是温度越高释放程度越大。但是甲醛的挥发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三五个月就能挥发尽的;这就是许多老旧车辆测试车内甲醛含量依然会超标数倍的原因,尤其是那些习惯于长期关窗驾驶的车辆。
那么新贴膜后的车内甲醛含量会有高出多少倍呢?
曾经做过车内甲醛含量测试,最高记录是超标超过四十倍;而新装修的房屋内部甲醛超标一般只是一两倍而已,可是这种程度已经让人很在意了,可是到了汽车里面却总是容易被忽略。
现在还想给汽车贴膜吗?
如果对上述结论存在质疑则可以随时去自行检测:关好车窗,车辆露天停放,一两个小时之后的测试结果会让你改变想法。
不会晒黑也不会热
开了多少年不贴膜的汽车了,笔者作为一个喜欢驾驶的男人,实际上并不比一些女士的皮肤更显黑。
不用担心阳光穿过玻璃之后会晒黑皮肤。
因为会让皮肤变黑的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其会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加速酪氨酸酶活性从而促使黑色素合成并转至表皮层。这是晒黑的原理,基础是需要紫外线。而紫外线的穿透力是很差的,一般乘用车(各类家用车型)的玻璃都能接近100%的阻隔紫外线;哪怕是前排没有颜色的玻璃也可以做到,所以驾驶车辆不用担心被晒黑,除非是驾驶商用车型的专职司机。
专职司机可以考虑使用汽车窗帘,紫外线实际连衣服都穿不透,更别提窗帘了。
再说皮肤略黑一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阳光中的红外线不会让皮肤变黑,只会产生热能;说白了就是只会让人感觉到热,在车里如果持续晒太阳确实会感觉到热,甚至会有灼伤的可能性。但是司机不是雕塑,在某个角度的光线过于强的时候大可以改变一下驾驶姿势;也可以通过遮阳板调节角度来遮挡阳光——汽车的遮阳板不是只能上下翻折的,左右也可以转动。
而且现在的汽车不可能还没有空调,只要有空调则不用担心车内温度的升高。
至于不贴膜确实会让车内温度比贴膜的汽车高一些,前提是停放的场景和时间相同;可是在打开空调之后的降温速度差异其实是非常小的,能耗也是非常小的,并且综合是否有甲醛的关键差异来分析的话,哪怕空调会多消耗一点燃油或电量也是值得的。
这就是不建议汽车贴膜的一系列原因,但笔者相信讲到这里依然会有一些司机反驳;比如“你开车时间短,不会被晒很长时间”或者“你开过车吗?”之类的评论,这些年里也是见过很多了。
对于这样的读者笔者只能说随你高兴就好,但个人更愿意相信持这种观点的网友大都是已经给车辆贴过膜又舍不得撕掉的车主,另一部分100%是汽车太阳膜生产制造商和销售商,包括汽美门店的老板们。只是有些钱虽然行业人士都去赚,可是能赚得心安理得吗?还是想一想这些问题吧,太阳膜应该禁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