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小琴,今年38岁,初中毕业,结婚二十年了。
我们家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县城,生活节奏不快,但也谈不上悠闲。
年轻时没什么机会读书,初中一毕业就跟着舅妈去服装厂打工。
二十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周建军,他比我大三岁,是我们镇上一家电力公司的正式工,家里条件还算不错。
我们结婚后,我就辞了工,在家带孩子。
生了儿子后,公婆挺满意,尤其是婆婆,嘴上虽然不说,但眼神里藏不住的得意。
女儿是后来意外怀上的,婆婆不太高兴,说“再生一个也是赔钱货”,但建军倒是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接受了现实。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家做些零工补贴家用,帮别人做点手工活,偶尔也去菜市场摆摊。建军工作稳定,每年还有年终奖,我们的生活虽算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我原以为这样平稳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直到那一年,建军告诉我——他的年终奖“投资失败”了。
02
那年冬天格外冷,建军拿到年终奖回家之后,神情一直怪怪的。正常年份,他都会带我和孩子们出去吃顿饭,然后给我留下一部分钱,说是“老婆管钱最踏实”。可那年,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年终奖拿来投资了,赔了。”
我当时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问:“赔了多少?”
他咳了一下,避开我的眼神,“全赔了。”
“多少?!”我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
“……五十万。”
我顿时感到天旋地转。那是我们多年攒下的积蓄,加上他这几年的年终奖和我一点点存下的私房钱。他把这些钱,全拿去投资了?我还不知道他投的是什么,跟谁投的,怎么投的。
“你投什么了?做什么生意?怎么就一下子赔光了?”我追问。
他支支吾吾地说是“一个熟人介绍的项目”,“本来看着挺稳的,后来市场不好……”
他不肯多说,我也只能压下火气,告诉自己:人已经赔了,再吵也没用。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节省,菜市场都不怎么去了,专挑打折的日子买菜,孩子也不敢乱花钱。女儿懂事,说“妈妈我不补课了,我可以自己学”;儿子则有些不耐烦,“爸怎么这么蠢?存的钱就这么没了?”
我劝他:“你爸也不是故意的,能不心疼吗?”
但我心里清楚,这事没那么简单。
直到三个月后,他表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喝多了,说漏了嘴。
那天是老公的大伯过寿,亲戚们都来了。
表弟周小凯是个做生意的,说他最近买了房换了车,还在县城开了个小餐馆。
大家都夸他能干,他得意得很,喝了几杯后,口无遮拦地说了一句:“多亏了我哥啊,借我五十万,我一翻倍,现在还光利息都能还他一半!”
我手里的筷子“啪”地掉在桌上。
表弟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闭嘴,老公脸涨得通红。
我拉着他走到院子里,压着嗓子问他:“你不是说赔了?怎么是借给你表弟?”
他沉默了几秒,说:“他当时说回报高,我就信了。怕你反对,才没告诉你。”
“那现在呢?他翻倍了,钱呢?”
“还没还,说年底还我。”
我冷笑了一声,“你把咱们这几年的血汗钱借出去,还当是玩过家家?你有个屁主意,连我都不告诉?”
他低着头不说话,我气得发抖。那晚,我一夜没睡,脑子里全是这些年我们过的日子:我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孩子想吃个肯德基都要犹豫半天,而他却一声不吭把五十万借出去了,还骗我说赔了。
之后的日子,我开始留心表弟的动静。他确实换了新车,餐馆也开得红红火火,还请了几个服务员。一次我装作偶遇,进了他的店,点了碗面。
他看到我,笑得很热情:“嫂子,来啦?你哥什么时候来看看我这店啊?”
我冷冷地回了句:“你那五十万打算什么时候还?”
他表情僵了一下,随即笑嘻嘻地说:“年底肯定还,嫂子放心,我哥是我亲哥,我还能赖账?”
我没说话,只是盯着他那张笑脸,心里像被堵了一块砖。
年底到了,钱却没来。我再问建军,他说表弟说“资金周转不过来”,要再缓几个月。
我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去找表弟。他见我来,脸色立马变了,说:“嫂子,我是真没赖你们的钱,但现在行情不好,我这店也不是天天赚钱,你看能不能再等等?”
我一字一句地说:“这是我们家全部的积蓄,我不管行情好不好,你要是不还,我就把这事告诉你爸妈,告诉你老婆,看你怎么收场。”
他有些慌了,说:“嫂子你别激动,我尽快,我尽快凑。”
从那天起,我才真正明白,有些男人所谓的“投资”不过是私下里的“义气”,而家庭的牺牲,在他们眼里竟是可以被轻易忽视的代价。
建军也渐渐意识到,他这件事,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信任的问题。
那年春节,我们没贴春联、没放鞭炮,家里冷清得像个空壳。我坐在窗边,看着外头的烟花,忍不住掉了眼泪——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心被伤透了。
03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表弟终于还了三十万,说剩下的“再缓缓”。我没有再吵,甚至没多问一句,只是默默地把那三十万存进了定期。
建军变得沉默了许多,有时候会突然叹气,说句“我真是蠢啊”。
我没接话。感情这东西,说得太多就变质了。
我们还住在那间老屋里,孩子们也都渐渐懂事。我开始重新摆摊,卖些小吃,日子一天天过得不算轻松,但也还算平稳。
那五十万,我不指望全拿回来,也不再指望建军能给我什么惊喜了。
有些裂痕,就算缝上了,也会留下疤。
但我不后悔坚持过家庭,不后悔为孩子省吃俭用。只是,以后,我不会再轻易把希望寄托在谁的承诺上。
可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