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

最近,咱们身边总能听到一种声音,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快别买燃油车了,不出五年,加油站都得关门,你的车就成一堆废铁了!”这话听多了,搞得不少准备买车的朋友心里直打鼓,好像现在要是提了辆新油车,就跟4G时代买了部诺基亚手机似的,马上就要被淘汰。

朋友圈里但凡刷到一条关于新能源车销量大涨的新闻,底下评论区保准就是一场“油电大战”,好像燃油车明天就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可这事儿,真有那么夸张吗?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咱们要是把那些标题党文章放一边,静下心来,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从里到外把这笔账捋一捋,就会发现,真实的世界远比几句口号要复杂得多。

咱们先说说数据这回事。

很多人看到新能源车渗透率,也就是新卖出去的车里电车占了多少,动不动就突破百分之五十,就觉得大局已定。

但这个数据,有时候也得看全面。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比如,某个销售旺季过后,渗透率可能会有小幅回落,这说明市场在狂热之后,开始进入一个更加冷静和理性的阶段,大家不再是闭着眼睛冲了,而是会多想一想。

更关键的是,我们不能只盯着新卖出去的车看,还得回头瞧瞧咱们马路上已经跑着的车。

全国有超过三亿辆的汽车是烧油的,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三亿多辆车背后,是三亿多个家庭的日常出行、是遍布全国的物流运输线、是无数人赖以糊口的工作工具。

只要它们还在跑,加油站就不可能关门,燃油车的整个服务体系就不会消失。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用新车的增量,去断言庞大存量的“死期”,这本身就有点站不住脚。

再把视线从温暖的南方城市,投向咱们国家那些气候更具挑战性的地方,你对汽车的理解可能会完全不同。

想象一下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的东北,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一辆宣传得天花乱坠,说自己有800伏超快充技术的旗舰电动车,在室外公共充电桩上,可能直接被冻得“反应迟钝”,充电速度大打折扣,车主在车里开着空调都心疼电量,心里那个急啊。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可就在它旁边,一辆可能开了好几年的老款燃油越野车,司机把钥匙一拧,发动机“嗡”的一声就启动了,没过几分钟,暖风呼呼地吹出来,那种随时能出发的踏实感,是目前纯电动车在极寒天气下很难给予的。

这还不是个例,去问问那些常年跑西藏自驾的俱乐部,他们最有发言权。

有家俱乐部就统计过,一年里救援的十几台彻底趴窝在半路高山垭口的车,竟然清一色都是纯电动车。

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对电池的性能管理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考验,更别提那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一旦电量耗尽,它就真成了一块动弹不得的“铁疙瘩”。

燃油车虽然在高原也会有动力衰减,但至少还能撑着开到下一个能加油的地方。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在这些关键时刻,“能走”比“省钱”重要得多。

说到省钱,这可是电动车最大的卖点。

确实,从每天的开销来看,充电比加油便宜太多了,尤其对于上下班通勤距离固定的上班族来说,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油费。

但买车养车是笔大账,不能只算眼前这一笔。

一本叫《新能源汽车全周期成本白皮书》的报告,就把这账算得明明白白。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首先是保险,因为电动车一旦发生碰撞,特别是伤及电池,维修费用非常高,所以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费,平均要比同价位的燃油车贵上近两成。

然后是那个让所有电车车主心里都有点没底的事——换电池。

虽然厂家都承诺有八年或者更长的质保,可万一出了质保期,或者因为一些意外事故需要自己掏钱换,那费用清单可能会让你吓一跳,动辄十几万,差不多是半辆新车的价格了。

最后,也是最影响总成本的,就是二手车的价值。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一辆三十多万买的新势力品牌电动车,开上三年,拿到二手车市场可能连一半的价钱都卖不到,残值率可能只有四成左右。

而同价位的主流品牌燃油车,三年后往往还能卖到原价的六成甚至更高。

这么一里外里一算,你会发现,辛辛苦苦从电费里省下来的那点钱,很可能在卖车的时候,一把就全亏进去了。

当然,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

咱们国家的宁德时代,已经量产了在零下三十度环境下性能衰减很小的固态电池,充电桩也开始沿着青藏公路铺设。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但另一边,燃油车的技术也没闲着。

广汽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这意味着未来的燃油车会越来越省油。

所以,这场技术竞赛,并不是一边倒的追逐。

政策的指挥棒也并非铁板一块。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虽然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张燃油车牌照难求,但在广大的西南地区,一些省份反而加大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

重庆的出租车公司,不久前就大批量采购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司机师傅们觉得这样最踏实,市区用电省成本,跑长途能加油没焦虑。

这种“既要又要”的选择,恰恰反映了老百姓最真实的需求。

更别提那些在深山矿区、边防哨所等特殊环境下运行的车辆了,你让它们全部换成充电的,现实吗?

边防部队新采购的巡逻车,清一色都是性能可靠的柴油版,因为在高原极寒的无人区,可靠性是压倒一切的。

燃油车末日将至,5年内或成废铁,真相让人无法反驳-有驾

说到底,油车和电车的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都不是谁彻底取代谁的“生死战”,而更像是一种“分工合作”。

就像我们街角便利店的王姐,她送货用的小面包车,既能充电也能加油。

她每天出门前都会盘算一下,是今天的电价便宜还是油价划算,哪边合适用哪边。

这种不被概念束缚,只认实惠和方便的民间智慧,可能才是未来汽车市场最真实的模样。

城市里的上班族,家里有充电条件,开纯电车享受低成本和智能体验;需要经常跑长途、或者生活在充电设施不完善地区的朋友,一辆省油的燃油车或者混合动力车,依然是更稳妥、更安心的选择。

未来,加油站旁边建起充电桩,甚至加油站自己加装光伏发电板来给充电桩供电,这种“油电一体”的模式会越来越多。

汽车的未来,应该是多元化的,能满足不同人、不同场景需求的,而不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