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沃尔沃,五大传统豪华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今年真是“冰火两重天”。9月的销量一出来,有人欢喜有人愁,算盘打得飞快,优惠一个比一个狠,新能源转型却步伐乱得像广场舞,难怪网友要感叹:谁家以后好不好,不光看车标,更要看谁和中国新能源品牌关系铁,谁能搭上技术快车。
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谁都想咬一口。宝马凭借疯狂让利,直接把销量冠军抱回家。全年1到9月,宝马在中国市场卖了近46.5万辆,虽说比去年少了11.2%,但靠降价拉来的用户一波接一波,尤其是宝马iX1、电动MINI这些车型,优惠幅度像白菜一样,电动MINI三季度还全球增长了37.5%。经销商苦笑:这不是卖车,是在卖人情,价格能不能再低点,宝马自己心里都有点虚。
再看奔驰,第三季度全球卖了44.15万辆,国内三季度12.5万辆,累计41.83万辆,被宝马踩在脚下不说,下滑速度还是三兄弟里最快的,三季度对比去年直接掉了27%,前九个月累计下滑18%。新能源这块奔驰实在是吃力,燃油阵营也扛不住了,甚至还要靠和吉利“联姻”,入股千里科技,谋划着下一步搭吉利浩瀚平台—你给我点技术,我给你点品牌,大家凑个热闹,看看能不能翻盘。
奥迪在中国市场9月风头最劲。一汽奥迪卖了58323辆,上汽奥迪也冲到5700辆,同比都大涨,全球销量也还算活得滋润。奥迪中国上新车型上市30分钟就收获超过一万台订单,让对手看了直挠头。但是电动车部分和国内新能源品牌一比,还是差点意思。虽说体量不小,但新能源投入看起来有点小心翼翼,还在踌躇怎么下更狠的本。
说到保时捷和沃尔沃这两个“又努力又尴尬”的豪华玩家,就更让人摇头。保时捷今年前三季度在北美是涨的,能捞点底气,6.44万辆、同比增5%,可惜中国市场跌得更惨—销量只有3.21万辆,跌了26%。德国自己本土也伤不起,跌了16%。全球总共卖了21.25万辆,比去年少了6%。各个车型也是,有的跌得沟里都快出不来。718少交付了15%,Cayenne跌了22%,只有Macan还能提点士气,增长了18%。保时捷官方给出的理由很复杂,归结到最后一句:新能源转型太慢,更新换代也不够快,被市场打了个闷棍。
沃尔沃就更闹心了。前三季度全球卖了51.42万辆,比去年少了8.4%。新能源销量只有22.73万辆,也在掉头往下,渗透率连年下滑。如果说前些年沃尔沃靠“安全感”圈了不少粉,如今价格战打得满头包,新上市的CX70更是被吐槽定价太高,眼看着插混转型也还没什么爆点,前途云里雾里。业内都在说:这价格,还不如加点钱买竞品,沃尔沃对中国用户“背刺”的效果这次没烧起来,半夜做梦都得反思定价团队。
别怪他们着急,今年11月8日开始,国家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材料出口管制,这消息一放出来,海外新能源品牌都要打鼓,自研起来更难了。如果不跟中国搞合作,用不了中国的技术,保时捷、奔驰、奥迪这些德国“老炮儿”恐怕就更难吃上这碗肉。有人调侃:以后什么传统豪华其实还是“谁和中国品牌关系铁,谁用得了中国技术,谁就能活”。
总的来说,传统豪华在中国的路线,如今真不是比谁“保值率高”或者“标志更贵圈层更牛”,而是拼谁能和中国新能源合得快、嫁得好;优惠得足,新能源转得溜,销量才是硬道理。宝马这一年“杀疯了”,降价幅度动辄几十个点,自动电门直接拉来一大堆粉丝。奔驰眼看着新能源落后,只能怂一手,改打合作牌。奥迪则靠一波新车上市冲量,保时捷和沃尔沃想靠坚持品牌调性救场,结果市场可不买账,烟花没放起来,倒是掉了不少人气。
具体到各个车型,宝马iX1、新一代MINI的价格一看都让人心头一动,买车像剁手买新手机一样简单。奔驰继续靠传统燃油支撑门面,但电动化转型想靠吉利浩瀚平台“借鸡生蛋”,无奈速度还是比不上国产新能源势头。奥迪新车上市,订单飞速增长,但新能源布局还在观望。保时捷今年大部分车型“跌跌不休”,只有Macan和新能源小幅增长,想靠产品力回血,没那么快。沃尔沃也是两难,安全和质感慢慢被人遗忘,CX70定价不讨巧,插混和纯电路线上都遇到困难。
其实这场“以价换量”的大戏,用户早就看明白了。宝马一边降价一边扩展新能源阵营,“只要肯赔钱咱就冲一波”;奔驰、奥迪看着宝马疯狂,还在掂量利润和品牌;保时捷和沃尔沃坚持自己的定价思路,希望用形象稳住市场,但被现实当头一棒。各家都知道,一旦发生价格战,品牌溢价优势就被稀释,谁能把握国产新能源技术、谁能降价吸引用户,谁就能活下去。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和奔驰联手,未来各种平台技术可能都要共享,你的技术、我的品牌,隔墙有耳、抱团过冬。沃尔沃和吉利本来就一家人,现在奔驰也加入朋友圈,市场格局还要变几波。更不用说电池出口管制直接卡全球新能源品牌的脖子,保时捷、奥迪如果不靠中国,不借小鹏等国产企业的东风,想在电动车市场里翻身难度巨大。
说到底,传统豪华在中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塔尖”,得顺着中国新能源的梯子往上爬。未来的豪华品牌拼的是谁能混到中国技术,谁能握住中国市场的脉搏,这场比拼已经不仅仅是“谁的车好谁的服务棒”,而是“谁和国内新能源品牌成了朋友,谁就能多吃几碗饭”。
谁也别嫌“以价换量”掉面子了,现在面子比不过销量。宝马能第一个降价,奥迪能抓住新产品热潮,奔驰敢和吉利联手,都是想多在中国市场留一口饭。保时捷和沃尔沃想靠品牌调性独步天下,最后还是得考虑怎么接地气,和国产新能源品牌“共舞”。
说得再直接点,有钱买车的人越来越聪明了,不会再看豪华品牌脸色,新能源技术能便宜就买,谁实在谁就获胜。这场“内卷”还没结束,豪华车企们且行且珍惜,别太自信,千万别掉队。
谁最终能在中国市场稳住阵脚?全看谁能搭上国产新能源这趟车,谁能把价格和技术糅合得最漂亮。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