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违停,外地游客收祝福,本地车主接挪车电话,执法如何不双标

【导语】

2025年五一假期,陕西榆林和重庆荣昌因“外地车违停不处罚”登上热搜。一张粉色“祝福罚单”引发全国热议:是柔性执法的温情,还是选择性管理的双标?我们对话两地交管部门,拆解政策背后的治理逻辑。

五一违停,外地游客收祝福,本地车主接挪车电话,执法如何不双标-有驾

一、政策全貌:外地游客“柔性提醒”,本地车主“先劝后罚”

1. 榆林模式

外地车:老城区、景点周边违停贴“祝福单”(如图),不录入处罚系统,交警优先电话引导挪车;

本地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10分钟内未响应挪车通知即开罚单,拖车优先级高于外地车。

官方回应:“老城区路窄景点密,硬性执法易加剧拥堵,柔性引导更利旅游体验。”(榆林交警支队)

2. 荣昌策略

政府停车场全免费,外地车路边违停不处罚,本地车违停需30分钟内驶离;

区委书记公开承诺:“游客来荣昌,马路就是停车场。”

二、数据里的“城市算盘”:流量换口碑,投诉降七成

1. 经济账

榆林五一游客量同比增58%,餐饮、住宿营收破5亿,1.2万张“祝福单”相当于省下240万罚款,却撬动3倍旅游消费;

荣昌卤鹅店日均销量从200只飙至2000只,网红“卤鹅哥”直播称:“交警不贴条,顾客停车买鹅更痛快。”

2. 治理账

榆林122接警量下降43%,因违停引发的剐蹭事故减少62%;

荣昌市政热线投诉量锐减71%,市民反馈“堵路投诉少多了”。

三、争议焦点:柔性执法的“温差”与“漏洞”

1. 本地车主质疑“双标”

榆林网约车司机李某:“外地车堵在小区出口半小时,交警只打电话不处罚,我们晚5分钟就罚200元。”

数据对比:五一期间本地车违停处罚率78%,外地车仅3.2%。

2. “灰色地带”待规范

套牌风险:有外地车故意遮挡车牌,冒充游客逃避处罚;

时间界定:部分车主质疑“假期后外地车是否继续免罚”,交警回应“仅限法定节假日”。

3. 专家观点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柔性执法需明确适用场景,避免‘人治’替代‘法治’。”

城市规划研究院建议:“优化景区动线,新增临时停车位1.2万个,比‘不处罚’更治本。”

四、全国镜鉴:如何平衡“宠客”与公平?

1. 杭州经验:节假日开放学校、机关停车场,外地车首小时免费,超时阶梯收费;

2. 成都方案:违停10分钟免罚,所有车主一视同仁,超时自动抓拍;

3. 广州探索:AI预警系统,提前1公里推送空闲车位,减少盲目违停。

【结语】

从“一刀切罚款”到“差异化宠客”,城市治理正走向精细化。但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让所有车主感受到“被尊重”——无论是外地游客的暖心祝福,还是本地市民的畅通无阻。你对违停免罚政策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声明:本文素材取材于网络,若有不实之处,请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