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起,全国多地同步开启电动车“史上最严”整治行动。云南、广东等地已查处超3000辆违规电动车,扣车率高达40%,让不少心存侥幸的车主措手不及。
新规明确:改装电池、无牌上路、违规载人等行为,轻则罚款2000元,重则车辆报废。 AI抓拍系统已覆盖全国80%主干道,夜间也能精准识别遮阳伞、闯车道等行为。
01
3条“不准”:道路行为的硬约束
不准闯机动车道成为新规首要禁令。在非机动车道缺失路段,电动车必须靠右行驶且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
不准违规载人的规定让不少家长措手不及。绿牌车(新国标)只能搭载1名12岁以下儿童并需配备安全座椅;蓝牌车(电轻摩)禁止载人;黄牌车(电摩)最多可载1名成人,但驾驶员必须持有驾照。
不准装遮阳伞的规定源于血淋淋的教训。2024年数据显示,伞骨断裂致死案例占电动车事故的17%。
02
3条“禁止”:源头管控的防火墙
禁止改装电池成为新规最严厉的条款之一。拆改电池组最高罚款5000元并扣车,同时追溯商家责任。珠海斗门区7月重点打击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禁止低速四轮车上主干道,针对的是俗称“老头乐”的车辆。这些车辆在城区主干道行驶将按机动车标准处罚。
禁止无牌无险上路的规定补齐了管理短板。无牌车罚款200-500元,未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的车主在事故中需承担全责。
03
1条“淘汰”:超标车的生死线
时速>25km/h或重量>55kg的电动车被明确划入超标车范围,禁止通行。
各地过渡期在7月底全面结束,云南、山东等地未置换的临牌车8月1日起直接扣留。玉溪市为鼓励置换,提供每辆800元补贴,但仍有3.7万辆未处理。政策善意遇上车主观望,矛盾凸显。
使用超10年的老车强制报废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南宁市8月核查发现,仍有1.1万辆登记超10年的电动车在路上行驶。
04
总结
这场“最严整治”,看似严格,实则是给电动车出行划清安全线,行业阵痛中,安全与效率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对车主来说,合规才能省心;对行业来说,规范才能长远。毕竟,在路上跑,安全永远比“方便”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