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订单秒涨,咨询电话被打爆,甚至有人甩出“不等试驾了,先订了再说”的狠话,这是五菱星光730开启预售当天的场景。
在车企扎堆推新车、配置卷到天花板的当下,一款起售价7万多的MPV,硬是靠“不玩虚的”成了现象级产品。
有人说五菱运气好,但翻翻它的历史,从宏光到宝骏730,几乎款款封神。 这匹“国民神车”黑马,到底拿住了普通人哪些命门?
五菱的爆款逻辑,早被二十多年前的市场验证过了。 2002年,第一辆五菱之光下线时,没人能想到这个方头方脑的小车会成为中国乡镇的“流通货币”。
它的设计简单到极致:1.2升发动机够用,钢板后悬架能拉半吨货,后排座椅拆掉就是个小货舱。 当时个体户正需要这种“能装能跑”的生产工具,五菱之光直接切中了这个痛点。
这种对需求的精准拿捏,在2014年的宝骏730上进一步放大。 那会儿二孩政策刚放开,多人口家庭出行成了新刚需。 市面上动辄二十万的合资MPV让普通家庭望却步。
宝骏730直接把价格压到6万起步,给了独立第三排座椅和儿童安全座椅接口。 上市半年卖出12万辆,至今累计销量突破140万辆。
最新亮相的星光730,简直像是对家庭用户需求的一次“地毯式扫描”。 老人上下车费劲? 车身门槛做到离地仅40厘米,比同级车型低了近10厘米。
孩子东西多? 全车设计了27处储物格,连第三排座椅旁边都加了杯架和手机槽。 长途坐车累? 二排座椅填充厚度增加15%,靠背能调节到接近半躺的角度。
更让市场意外的是定价策略。 手动挡预售7.68万,插混版10.68万起,这个价格比同级别的传祺M6便宜了三分之一。
有网友算过账:插混版百公里亏电油耗5.3升,按92号汽油8元算,每公里成本不到4毛。 对于经常带全家出游的用户来说,这笔账比任何广告都实在。
五菱的“抠门”反成了竞争力。 星光730的低配版省掉了中控大屏,但保留了空调出风口和USB接口;没有真皮座椅,但座椅布局保持了2+2+3的灵活组合。 这种配置选择背后是大量用户调研的结果:预算有限的家庭更在乎空间和油耗,非花哨的智能配置。
从五菱之光到星光730,价格区间从3万扩展到10万级,但内核始终没变:专攻那些“看起来不高级,但天天要用”的场景。
比如星光730的第三排座椅能整体放平,形成1.2米进深的纯平空间,这对周末带娃去露营的家庭来说,比百米加速快1秒更实用。
渠道下沉让五菱始终保持温度感。 全国2800家销售服务网点,覆盖了90%的县级区域。
有个真实案例:西南某县城的用户反馈“拉化肥时车厢容易锈蚀”,三个月后新款车型就在货舱部位增加了防锈涂层。 这种快速响应机制,是很多高端品牌难以复制的。
星光730预售期间,有4S店销售记录显示,七成订单来自二三线城市的个体户和教师、公务员家庭。
一位下了订金的用户说得很直白:“这个价位的MPV,要么第三排蹲狗,要么油耗吓人。 五菱至少让全家老小能体面地坐进去。 ”
在新能源领域,五菱同样延续了实用主义。 星光730提供纯电、插混、燃油三种动力选择,插混版续航突破1000公里。
没有强调零百加速,反把宣传重点放在“满油满电从上海开到武汉”。 这种表述方式,显然更贴近家庭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
五菱的工程师曾总结过一条产品定律:每增加一项功能,就要问“用户愿意为这个多付多少钱”。
所以星光730在10万级车型上出现了电动侧滑门选装项,却省掉了氛围灯和面部识别。 今年1-8月,五菱MPV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仍然占据该细分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当不少车企忙着堆砌激光雷达和智能座舱时,五菱在琢磨怎么让油箱加大5升,怎么让第三排多塞进一个儿童安全座椅接口。
这种“反向操作”背后,是它对核心用户群体的清醒认知:对于每天要接送孩子、周末要跑长途、偶尔还要帮亲戚拉货的家庭来说,可靠、省油、坐得下,才是真正的豪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