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天内,两款SUV新车正式上市发布

华为的智驾护城河,真能挡住自家兄弟的冲锋吗?

最近有个挺魔幻的现象:华为智选车阵营里,最便宜的高阶智驾SUV发布了,可市场反应却像一盆温水。尚界H5喊出17.98万起的ADS 4.0价格,看似掀桌子,实则一脚踢到了铁板——消费者更愿意多花几万,冲向问界M7的怀抱。这背后,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品牌心智的差距,大到靠低价都难以填平。

近一天内,两款SUV新车正式上市发布-有驾

我们回头看看这次价格公布的两位主角。全新问界M7直接把起售价拉到27.98万,但别急着喊贵——真正搭载激光雷达和完整智驾系统的Max版,五座要31.98万,六座33.98万,纯电版也差不多这个价。这四款,才是走量的主力。相比之下,尚界H5的17.98万高阶智驾版,加上1.2万智驾包和保险,落地也奔着20万去了。账面看便宜,实际并没便宜多少。

那问题来了:既然差价不大,为什么大家宁愿选更贵的?

近一天内,两款SUV新车正式上市发布-有驾

答案藏在“问界”这两个字里。过去几个月,问界月销稳定在2万到4万台,M7、M9轮番上阵,靠的就是“华为智驾”这块金字招牌。消费者买的不只是车,更是一套被市场验证过的智能出行方案。而尚界,尽管技术同源,但品牌认知还停留在“性价比”层面,甚至被误认为是“低配版问界”。这种心理落差,不是靠参数和价格能轻易扭转的。

更微妙的是,华为智选车内部的“内卷”已经悄然展开。深蓝S07可能也要上ADS 4.0,如果价格和配置跟尚界H5撞车,那后者处境就更尴尬了。另一边,阿维塔07、岚图FREE+这些非“界”字辈的选手,也在用设计、性能和品牌调性抢夺同一拨预算在20万上下的用户。华为的智驾是护城河,但现在看,这条河里游的鱼,也开始互相咬起来了。

近一天内,两款SUV新车正式上市发布-有驾

有意思的是,问界M7的设计反而成了它的加分项。相比M9的商务感,M7更年轻,线条更流畅,尤其是六座布局,精准戳中了年轻家庭的需求——四人出行时,二排独立座椅的舒适性,远胜五座SUV的连排设计。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把六座车当成“中年标配”了,反而觉得这才是“精致带娃”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一天内,两款SUV新车正式上市发布-有驾

可问题也在这儿:问界的产品线太“专一”了。清一色SUV,清一色六座,轿车让给了智界和享界,低价市场又推出了尚界。这种“分工明确”的策略短期能避免内耗,长期却可能让问界品牌失去活力。想想看,如果哪天别的车企把智驾做到和华为差不多,甚至更便宜,问界靠什么留住用户?是设计?是服务?还是仅仅一个“华为”标签?

技术永远不是护城河的终点,而是起点。诺基亚当年也以为自己稳坐江山,结果智能机时代一来,再强的信号和电池也救不了它。华为的ADS系统确实有硬实力,自研芯片、全栈自研、海量路测数据,这些都不是吹的。但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拼智驾,拼到“免费送”的时候,你还敢收1.2万的智驾包,凭什么?

近一天内,两款SUV新车正式上市发布-有驾

或许,真正的挑战不是来自理想、蔚来,而是来自华为自己。当尚界、深蓝、阿维塔都在用同一套智驾系统时,消费者开始比品牌、比设计、比服务,甚至比“谁看起来更像高端品牌”——这时候,技术的光环还能照亮多远?

近一天内,两款SUV新车正式上市发布-有驾

我们总说中国车企缺核心技术,现在华为给出了答案。但下一个问题更难:当技术不再是门槛,品牌该如何立住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