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车主凌晨2点发帖:过个减速带,底盘咯噔响了三声,第二天去4S店师傅说没问题

浙江有车主凌晨2点发帖:过个减速带,底盘咯噔响了三声,第二天去4S店师傅说没问题

上周三凌晨两点多,杭州一个车友群里突然有人发消息:「刚从萧山机场回来,过了三个减速带,底盘咯噔咯噔响了三次,吓得我熄火下车看了半天。」消息发出来五分钟,群里冒出来十几个人,有人说自己上个月也遇到过,有人说去检查了没查出毛病,还有人直接甩出一段视频——画面里车子过减速带,车内确实能听到异响。

这种事在南方几个城市的车友群里,最近出现的频率有点高。

电池包压在底盘上,结构和油车完全两回事

燃油车底下挂着发动机、变速箱、三元催化器,一堆机械结构。电动车呢,底盘中央铺了一整块电池包,看着简洁,实际上车身和电池包之间的固定点承受的应力更集中。

有个在售后干了七年的师傅私下说过,电池包和车身连接处用的是橡胶衬套加螺栓固定,时间长了,或者经常走烂路,这些连接点会有微量位移。不是松脱,就是那么零点几毫米的间隙,过坎的时候就能听到声音。

南方空气湿度大,橡胶件老化速度比北方快些。宁波有个车主,车开了一年半,拆下来一看,几个衬套表面已经有细纹了。

悬架那边也有讲究。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结构复杂,连接点多,哪个球头磨损了,哪个橡胶套松了,都可能产生异响。而且这套悬架调校偏运动,路感保留得比较多,对细碎震动的过滤不如那些偏舒适的调校。

有人去了三次4S店,答复都不一样

论坛上翻了几十页帖子,发现车主们遇到的情况五花八门。

有人说是「哒哒哒」的连续脆响,有人形容像金属片拍打,还有人说听着像塑料件摩擦。去4S店检查,得到的说法也不统一——有的说需要给球头打黄油,有的说电池包防护板螺丝松了,也有检查完所有连接点都正常,但声音依然存在的。

温州一个车主去了三次,第一次说是悬架问题,紧固了几颗螺丝;第二次说可能是刹车分泵回位不良,调整了刹车;第三次干脆说这是正常的结构声音。车主在群里发牢骚:「我就想知道,到底是哪儿的声音。」

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无奈。同样的异响,可能来自不同部位,也可能和驾驶习惯、载重、路况都有关系。有些车主换了一批减震器后声音消失了,有些调整了电池包固定点的扭矩解决了问题。

冬天续航这事儿,数字会说话

浙江虽然不像东北那么冷,但十二月到二月,早晚温度降到零度左右很常见。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化学活性降低,这是物理特性,躲不掉。

嘉兴有个车主记录过一组数据:十一月份满电显示550公里,实际能跑480公里左右;到了一月份,满电还是显示550,但实际续航掉到了380公里上下。高速开暖风的情况下,掉电速度更明显,表显剩余200公里,实际可能只能跑140。

不过也有办法缓解。出发前提前用手机APP给电池预热,能让低温衰减减轻一些。还有就是尽量用ECO模式,能量回收力度调到最大,市区走走停停反而比高速巡航省电。

绍兴一个跑网约车的师傅说,他冬天基本不上高速,就在市区接单,一天跑两百多公里,充一次电够用。夏天的话,同样的里程数,电量还能剩三分之一。

浙江有车主凌晨2点发帖:过个减速带,底盘咯噔响了三声,第二天去4S店师傅说没问题-有驾

超充站体验,得看时间和地点

杭州滨江区那几个超充站,工作日白天基本不用排队,晚上七点到九点是高峰期,有时候要等十几分钟。实际充电速度和宣传的差不多,从30%充到80%,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但前提是电池温度合适。

冬天刚到充电站,电池温度低,充电功率上不去,可能只有七八十千瓦。等充了几分钟,电池温度上来了,功率会慢慢爬到一百五六十千瓦。所以冬天充电,实际时间会比夏天多个五到十分钟。

台州有个车主分享过经验:长途出发前先用快充充一会儿,把电池温度激活,后面再用超充,速度会快很多。

车机偶尔会掉链子

大部分时候车机反应还行,语音识别准确率也可以。但偶尔会遇到卡顿,特别是同时开导航、听音乐、还连着手机投屏的时候,切换界面会有一两秒延迟。

旋转屏这个设计,刚开始觉得新鲜,用久了发现使用频率不高。横屏看导航确实视野好,但竖屏状态下很多APP的适配不太理想,有些按钮会被遮挡。而且屏幕旋转时会有电机声,夜里比较安静的时候能听见。

有车主反映过车机死机的情况,需要长按电源键强制重启。不过这种情况不多见,大部分人用了一年多都没遇到过。

空间够用,但别期待太多

后排坐三个一米七五左右的成年人,不算宽裕但也不挤。中间地台几乎全平,中间那个人不会太难受。后备厢深度一般,放两个28寸行李箱没问题,但想塞更多东西就得把后排座椅放倒了。

座椅舒适度和版本有关。高配版用的Nappa真皮,包裹性和支撑性都不错,长途开车腰不会酸。低配版是仿皮材质,透气性差一些,夏天坐久了后背会闷。

金华一个车主说,他买的中配版本,座椅是真皮和仿皮拼接的,坐垫和靠背中间是真皮,两侧是仿皮。刚开始没注意,用了半年发现真皮部分还光滑如新,仿皮部分已经开始有磨损痕迹了。

适合在城里转悠,跑远了得计划好

如果你每天通勤距离在五十公里以内,家里或者公司能装充电桩,周末偶尔去周边城市转转,这车基本能满足需求。城市道路加速够快,转向也还算精准,开起来不会觉得肉。

但要是经常往返杭州和上海,或者去一些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山区,就得提前规划好充电点。冬天尤其要留出余量,别等着电量剩10%了再找充电站。

湖州有个车主去过一次莫干山,山路十八弯,表显续航掉得比平路快多了。下山的时候倒是能回收一些电,但心里还是虚。后来他总结出经验:去山区之前一定要充满电,路上看到充电站就补一些,宁可多充几次,也别冒险。

买车这事儿,最怕的就是听别人说好就买,结果用起来发现不适合自己。试驾的时候多注意细节,特别是那些日常会遇到的路况,自己体验过才知道能不能接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