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开着比亚迪,亲了一口劳斯莱斯闪灵,这事儿开局就是个王炸。
热搜飘起来的时候,那风向,跟商量好了一样,主题就八个大字:有钱KOL,草菅人命。大家就等着看他怎么哭,怎么道歉,怎么被全网吊起来用道德的皮鞭抽。讲真,这剧本,我熟。就是那种经典的,屠龙少年被资本腐化,最后自己变成恶龙的戏码,典中典。那时候全网都是正义的伙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手里的键盘是审判之剑。
结果交警的“天眼”一放,坏了菜了,剧情直接来了个托马斯全旋。实线变道的不是比亚迪,是劳斯莱斯。这下好了,屠龙少年瞬间变回了受害者,大家的情绪当场便秘。陈震老师顺势发了个小作文,核心就一句话,我当时确实在搞那个“自动驾驶”,但我的手,是放在方向盘上的。
诶,这句话就非常有灵性了。
翻译一下就是:系统在动,但锅我不背。这是一种量子力学状态的开车,车子处于“自动”和“手动”的叠加态,只有在碰撞发生的那一刻,才会坍缩成对驾驶员最有利的那种形态。就问你怕不怕?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逻辑。这不叫开车,这叫在法律的边缘反复横跳,是一种行为艺术。
整个车圈,因为这句话,心态爆了。
小米汽车连夜滑跪,发了个倡议书,通篇四个字:别整活了。虽然一个字没提陈震,但每个标点符号都在喊:哥,我新车刚卖,求你别奶了,我这产能刚爬坡,经不起你这一脚油门啊。
劳斯莱斯那边也坐不住了,连夜派人空降北京,不是关心陈震,也不是关心自家车主,是关心自家的“神格”。讲道理,五百多万的车,你那个AEB紧急制动系统,怎么就跟睡着了一样?这不科学,这更不玄学。对劳斯莱斯来说,车头凹进去是小事,品牌的“龙气”碎了才是大事。这就好比一个修仙渡劫的大佬,被一个练气期的小兵一板砖拍下来了,你让他怎么跟道友们解释?是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不行了,还是对方的板砖开了光?必须查明白,不然以后仙界没法混了。
你看,这就是品牌玄学的力量。买劳斯莱斯的人,买的根本不是车,是一种“我绝对安全,我绝对体面”的信仰。现在这个信仰被一辆比亚迪撞出了裂痕,这比亏钱还难受。
而最惨的,莫过于那辆比亚迪。这车现在不是事故车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了“赛博凶车”,二手车贩子看到它都得绕着走,生怕沾了因果。4S店的销售估计已经哭晕在厕所,这比降价还狠,直接把车打成了“不祥之物”。
说真的,我最近在想要不要把我的油车换掉,结果看了这新闻,感觉还是我的老伙计靠谱,至少它不会自己思考撞什么比较有新闻价值。
这件事,就像一把手术刀,把现在车企吹得天花乱坠的“自动驾驶”的底裤给扒了。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看这些“自动驾驶”的发布会,就跟看科幻小说一样。他们总是在聊算力,聊雷达,聊算法,仿佛只要参数堆得够高,马路就会变成一条二进制的代码,所有汽车都是里面的乖宝宝。
但他们忘了,现实世界里,真正的终极BOSS,是那些开着老头乐,神出鬼没的大爷。
大爷们不讲武德,不讲交规,他们就是移动的“规则之外”。你的AI能预测一辆车,但它能预测一个下午三点钟突然想去马路对面买两根葱的大爷吗?不能。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你看,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也不在比亚迪,而在老头乐。这帮人,真是不把用户的命当命啊!
所有车企都心知肚明,现在的所谓L2、L2+,本质上就是个“实习生”,你让它帮你扶着方向盘还行,真让它自己上路,就跟把一个刚拿到驾照的新手扔到秋名山一样,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车企们搞出了一套话术,叫“辅助驾驶”,不叫“自动驾驶”,就是为了出事之后方便甩锅。但他们在营销的时候,又拼命暗示这玩意儿就是“自动驾驶”,恨不得让你在车里吃着火锅唱着歌。这种又当又立的行为,才是最大的风险。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事儿比喻成修仙渡劫,可能有点扯淡。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味道?
以前媒体老师们测试,大家心照不宣,在安全的道路上玩一玩,拍点素材,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陈震老师这一撞,直接把桌子掀了。所有车企连夜修改协议,什么“禁止公开道路开启”,什么“全程厂商陪驾”,翻译过来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这玩意儿真不行,你们别再帮我吹了,再吹就要出人命了。
所以,你看这事儿的结局有多荒诞。
陈震从一个差点被网暴的KOL,变成了一个揭开行业黑幕的“吹哨人”,虽然他可能不是故意的。劳斯莱斯虽然车坏了,但因为对方是比亚迪,反而显得自己更尊贵了,甚至还白嫖了一波天大的广告。比亚迪莫名其妙地成了背景板,证明了自己结实耐用。
唯一的输家,可能是那个劳斯莱斯车主,以及所有相信“自动驾驶”马上就能实现的用户们。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法规不完善。而是以后车企再给媒体发钥匙,可能得先看看对方的八字,再算算他出门撞上五百万以上豪车的概率。风险控制,已经进入玄学领域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