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家汽车展厅里,人力资源顾问哈默德·拉菲德指着新买的比亚迪电动车说:“这车不用加油,维护成本低,还能为减缓气候变暖出份力。 ”他的选择并非个例。 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沙特市场份额突破22%,每卖出的5辆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 而在阿联酋,中国车企甚至把售价16万的“方盒子”宝骏悦也Plus和兰博基尼摆在一起销售,土豪们抢购的理由很简单:“造型独特,性价比高”。
这种热度让传统汽车巨头倍感压力。 日系和欧美品牌曾长期垄断中东市场,但如今中国车正以惊人速度“攻城略地”。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11万辆,跃居全球第二,其中中东市场贡献了超三成份额。 在以色列,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更是领衔销量榜首。
美式霸权种下的祸根
中东消费者转向中国车,背后是对美西方长期政策的不满。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干预、偏袒以色列的双标行为,早已埋下怨恨的种子。 2023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在联合国多次否决停火决议,却向以色列输送大量武器。 加沙地带超3万平民死亡,2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而美国国会仍推进千亿美元法案加大对以军援。
阿拉伯民众的愤怒并非偶然。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指出,拜登政府若早推动加沙停火,后续冲突本可避免。 但美国的选择是“火上浇油”:一边空袭也门、制裁伊朗,一边要求埃及免费开放苏伊士运河供美军使用,甚至被埃及议员斥为“霸权逻辑”。
中国车的“高性价比”与“本土化智慧”
与中国车务实合作相比,美西方的霸权行径显得格格不入。 沙特“2030愿景”提出2030年首都电动车占比达30%,而中国电动大巴的电池、电机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宇通客车为卡塔尔世界杯提供的纯电动车队,助力其成为中东首个大规模电动化国家。
为适应中东高温沙漠环境,中国车企下足功夫。 长城汽车深耕中东25年,针对当地路况改进防尘设计和空调系统;哪吒汽车研发阿语智能座舱,让车载系统能听懂方言指令;远航汽车甚至为中东定制品牌“REHIGH”,建立本地配件中心,将售后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
美西方的围堵与自食其果
面对中国车的崛起,美西方试图以“国家安全”为名阻挠。 美国散布“中国汽车是轮式计算机”的谣言,以色列强制替换军官使用的700辆奇瑞瑞虎8,理由是“信息安全风险”。 但讽刺的是,义军基地内部仍在使用中国名爵电动车,而军官们私下抱怨替代车型三菱“通信系统落后,沙漠故障率高”。
这种双标暴露了美西方的战略焦虑。 中国与中东的合作早已超越汽车贸易:华为参与中东5G建设,中企承建埃及新首都和沙漠光伏电站,甚至参股海湾天然气项目。 而美国近年来在中东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削减援助,却要求地区国家选边站队。
中东国家的选择
“过去我们‘向西看’,结果经济停滞、战乱不断;现在‘向东看’带来了发展机遇。 ”沙特智库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坦言。 2022年首届中阿峰会上,双方签署200亿美元合作项目,沙特工商会调查显示,近40%的消费者更青睐中国品牌。
中东的街头变迁,折射出地缘政治的逻辑重构:当美西方仍迷信霸权时,中国以平等合作赢得了市场。 正如伊拉克学者穆斯塔法·哈利勒所说:“美国若真关心中东稳定,就该摒弃双重标准,而非把中国视为威胁。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