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反人类?

不是说现在的汽车技术不行,相反,不管是国产还是合资车,配置看着都花里胡哨的,又是大屏又是智能辅助,但真要上手用,好多地方都透着一股 “不接地气” 的别扭劲。今天绵就好好聊聊,为啥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往 “反人类” 的方向走,我们从几个实实在在的角度掰扯掰扯,都是身边人遇到的真事。

为什么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反人类?-有驾

先说说最直观的 “智能配置堆砌” 吧,现在不管是十万级的家用车,还是几十万的豪华车,好像不装个比平板电脑还大的中控屏,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车。举个栗子,绵有个同事去年买了辆新能源 SUV,中控屏快赶上 15 寸笔记本了,宣传的时候说 “万物互联,触控流畅”,结果实际用的时候,调个空调温度都得先点屏幕上的 “车辆设置”,再划到 “空调控制”,然后用手指滑动调节,要是开着车想把温度从 24 度降到 22 度,低头找图标那几秒钟,心里都发慌。有次他在高速上想关个车窗,误触到了旁边的 “座椅加热”,冬天还好,夏天那一下烫得他差点跳起来。

关键是啥呢?这些大屏除了显示面积大,好多功能根本用不上。什么 “车载 KTV”“车内游戏”,买车是为了代步,不是把客厅搬上车。还有语音助手,宣传的时候说 “能懂你的每一句话”,实际用的时候,说 “打开空调”,它可能给你跳转到 “导航到附近的空调店”;说 “调低音量”,它愣半天问 “你说的是调低收音机还是音乐”。绵见过最离谱的,有个朋友的车,语音助手必须说 “你好,XX车名” 才能唤醒,要是口音重点,说 “你好,小 X”,它就跟没听见一样,有时候开车想唤醒它,喊三四遍都没反应,最后还是得自己动手,这不比直接按物理按键还麻烦?

为什么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反人类?-有驾

再说个大家吐槽最多的 : 物理按键取消的事。 现在好多车企都追求 “极简设计”,中控台上光溜溜的,除了一块大屏,啥按键都没有,连空调、音量、换挡这些常用功能,要么搞成触控按键,要么藏进屏幕菜单里,甚至还有用怀挡、旋钮换挡的。绵邻居阿姨刚换了辆新能源车,换挡用的是怀挡,就是方向盘后面那个小拨杆,她开了三十年油车,习惯了挡把在中控下面,结果第一次开新车,想挂倒挡,手不自觉就往中控下面摸,摸了半天没找到,差点撞到后面的花坛。还有触控按键,没有物理反馈,按下去没声音也没手感,开车的时候想调个音量,得盯着中控屏找按键位置,稍微不注意就按错,不如以前的物理旋钮,盲操作都能精准调到自己想要的音量。

有次绵坐朋友的车,他想在开车的时候开个天窗,结果触控按键在屏幕最上面,得伸手够半天,还得盯着屏幕确认按没按对,当时车速六十多,绵坐在副驾都替他捏把汗。后来朋友自己也说,早知道当初选个保留物理按键的车型了,现在这 “极简设计”,看着干净,用着糟心。据某汽车调研平台 2024 年的数据,有 78% 的用户觉得物理按键比触控按键更实用,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中,盲操作的安全性更高,你说车企为啥就不能听听用户的声音呢?

为什么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反人类?-有驾

接下来聊聊空间设计的 “迷惑行为”。 现在好多车看着尺寸不小,宣传的时候说 “轴距超两米八、空间越级”,结果实际坐进去才发现,全是 “视觉空间”。绵有个 185 的朋友,买了辆溜背造型的轿车,后排头部空间就剩两指,坐进去得低着头,开半小时就脖子疼。还有些 SUV,后排腿部空间看着挺宽,结果座椅特别短,膝盖下面空荡荡的,坐长途腿麻得厉害,问销售,销售说 “这是为了后排中间乘客的舒适性,缩短座椅能让中间地板更平”,可大多数时候后排就坐两个人,为了偶尔的中间乘客,牺牲大多数人的舒适性,这合理吗?

更离谱的是后备箱设计,有些 SUV 为了造型好看,后备箱开口特别高,绵女朋友一米六、放个 28 寸的行李箱得踮着脚往上抬,有时候还得求助别人。还有些车型,后备箱里面有各种凸起的结构,说是 “为了容纳备胎和工具”,结果本来能放两个 24 寸行李箱的空间,因为凸起,只能放一个,剩下的东西得堆在后排。绵就想不明白,车企设计空间的时候,就不能多考虑考虑实际使用场景吗?买车的人不是模特,不需要为了好看委屈自己的身体,空间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拍照炫耀的。

为什么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反人类?-有驾

然后是维修成本的 “隐形坑”,这一点可能好多人买车的时候没注意,等需要维修了才发现,是 “反人类” 到极致。之前看新闻说,有个车主买了辆某品牌的新能源车,电池磕了一下,去 4S 店维修,被告知需要换整个电池组,费用要十几万,而他的车当时裸车价才二十万出头,相当于半辆车的钱。还有参考素材里提到的福特烈马 “纸车顶”,官方说用的是 “高强度复合材料”,强度比钢板还高,但有车主反映,车顶被树枝刮破一点,维修的时候被告知只能整个更换,费用要两万八、这要是换成传统金属车顶,补个漆几百块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却要花这么多钱。

绵还听说,有些车企为了 “技术保密”,把配件搞得特别专属,比如某品牌的车,连雨刮器都得用原厂的,外面买的通用雨刮器装上去会报错,4S 店卖的原厂雨刮器比外面贵三倍还多。还有些智能配置,比如 ADAS 系统的传感器,一旦损坏,只能去 4S 店校准,外面的维修店根本没有设备,校准一次就要几千块。这哪里是设计,是变相 “收割” 用户,买车的时候觉得配置高,维修的时候才发现,这些 “高配置” 都是 “高成本” 的代名词。

为什么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反人类?-有驾

最后再说说安全配置的 “纸面参数”,这一点最让人担心,因为它关系到生命安全。现在好多车企宣传的时候,都说自己的车 “配备 L2 + 级辅助驾驶”“AEB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识别各种障碍物”“全车配备 8 个安全气囊”,但实际测试和使用中,这些配置的表现却大打折扣。之前看到过一个测试视频,某品牌的 AEB 系统,在晴天对静止车辆的识别率还不错,但到了雨天,识别距离就缩短了一半,而且对锥桶、水马这些常见的道路障碍物,根本识别不出来,直接撞了上去。还有问界 M7 的事故,官方说因为主驾未系安全带、方向盘大角度干预,所以 AEB 没触发,但用户买辅助驾驶,不就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有个保障吗?要是条件这么苛刻这个配置还有啥意义?

绵有个亲戚,买了辆宣传有 “侧碰安全气囊” 的车,结果有次发生侧碰事故,侧碰气囊没弹开,4S 店解释说 “碰撞角度不符合弹开条件”,可亲戚明明是被另一辆车从侧面直接撞上去的,这 “碰撞角度” 的标准到底是谁定的?还有些车,安全气囊的数量看着多,但实际位置不合理,比如后排中间的安全气囊,位置太靠后,要是乘客个子矮,根本保护不到。这些 “纸面安全配置”,就像给用户画了个饼,看着好吃,实际根本吃不到,甚至可能因为用户相信这些配置,反而放松了警惕,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现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反人类?-有驾

说了这么多,绵不是想说现在的汽车设计一无是处,相反,我国车企在技术创新上的进步有目共睹,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都比几年前强太多了。但问题在于,好多设计都偏离了 “以人为本” 的核心,车企光顾着追求 “高科技”“高颜值”“高参数”,却忘了汽车最基本的属性是 “交通工具”,设计应该为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服务,而不是为了营销噱头。

绵觉得,真正好的设计,不是把所有新潮的东西都堆上去,而是在科技和实用之间找到平衡。比如保留常用的物理按键,让驾驶时的操作更安全;优化空间布局,让不同身高的用户都能舒适乘坐;降低维修成本,让高配置不再是 “高负担”;提升安全配置的实际效果,让用户真正能感受到保障。好在现在已经有一些国产车企开始注意到这些问题了,比如有些车型会根据用户反馈,在改款时增加物理按键,优化 AEB 系统的识别算法,这是个好趋势。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