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特斯拉因六年前一起Autopilot事故被判赔2亿美元(总赔偿3.29亿)的新闻,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2019年佛罗里达那场车祸太惨烈——车主乔治·麦基低头捡手机的几秒,Model S以100公里时速冲过T字路口,撞死22岁的奈贝尔,重伤她男友迪伦。血淋淋的事实背后,藏着更尖锐的问题:当车主的疏忽撞上系统的缺陷,责任的天平该往哪边斜?
这次判决给出了明确答案:责任三七开。陪审团认为特斯拉得背1/3的锅,核心在于Autopilot的设计“双漏”——既没在乡村公路这种非适用场景限制功能激活,也没在麦基分心时强制接管或警告。而特斯拉那句“驾驶员必须随时接管”的免责声明,这次没挡住2亿惩罚性赔偿的重锤。说白了,法律认定技术有义务预判合理风险,而不是把命全押在“用户绝不犯错”的赌桌上。
但争议恰恰卡在这儿。特斯拉咬定“错全在麦基”,因为他超速、踩油门、视线脱路,完全违背操作规范。这话听着合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矛盾:马斯克一边高调营销“Autopilot比人类更安全”,一边把责任100%甩给用户。这种“吹牛时放大功能,出事时缩小责任”的双标,才是公众愤怒的导火索。毕竟普通车主哪懂L2级辅助驾驶的边界?看到CEO说“比人靠谱”,自然容易过度信任。
这案子更深远的影响,是捅破了自动驾驶责任划分的窗户纸。按传统逻辑,有驾驶员的车上路出事,锅得人背;但这次判决等于承认:当系统明知场景危险却不干预,就是协同犯罪。尤其眼下全球还有十几起类似诉讼盯着特斯拉,这次判例直接成了“参考答案”。不过长远看,责任界定不能总靠个案掰头——国内深圳等地的法规尝试区分L3(人主责)和L5(车全责),算是迈出半步;但若技术上拿不出行车数据黑匣子做铁证,法律条文还是空中楼阁。
说回行业,特斯拉上诉是必然的,毕竟2亿赔偿创了纪录,更可能动摇马斯克力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但比输赢更重要的,是车企该从中学到什么:宣传别玩文字游戏,功能边界得用技术锁死。比如监测到分心立刻降级驾驶权,或学奔驰L3系统——出事先赔车企再追责,把用户从“人机博弈”中解放出来。
技术狂奔的年代,判决从来不只是赔钱那么简单。它像一根刺,扎醒整个行业:别用“辅助驾驶”的幌子掩盖能力短板,更别让普通人为科技的半成品买单。下次再听说谁家吹嘘自动驾驶,不妨多问一句——锅配齐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