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示范技巧,三秒预判化险为夷,稳健驾驶更舒适

标题:路上碰到的那些“稳当”开车人身上的细节——跟修理厂师傅学了点门道

老司机示范技巧,三秒预判化险为夷,稳健驾驶更舒适-有驾

邻村李大爷说过,开几十年车,“莫只会甩尾子”,路上能让人坐得服帖才算本事。后排的我,不知多少次在拐弯时被前面司机一脚急刹弄得头晕眼花。那种起步一脚油门踩穿天,刹车又踩到脚筋发麻的,说是会开车,我可不信。

有次下班经过老城的三拐路口,前面那白色老桑塔纳司机,慢悠悠的,眼神穿过前面的车窗,看着很远。我本还纳闷这人咋这么慢,结果灯才开始跳黄,人群刚往路口凑,那车已经先收了油,顺势就缓缓停住,车身都没什么抖一下。“这人是个老司机。”旁边修车师傅小王随口一说,“人家看的远着呢,灯变色之前都提前动。”

老司机示范技巧,三秒预判化险为夷,稳健驾驶更舒适-有驾

说回来,修理厂里混久了,听得最多的是“起步不要踩狠”“刹车用收油门省油”,老刘师傅一天和年轻的实习生念叨。“你看,路堵着呢,跟前车不要急冲。”真正会开车的,早就琢磨出来了怎么用油门让车子平滑,速度收得稳,乘客一趟下来再也不嚷着头晕。别跟着网传什么“发动机咆哮才是技术”,真要懂行,车身顿挫都能避开,油耗能省个把块钱。

搞技术的那几个师傅还喜欢说侧头看一眼,“后视镜不灵,有时候摩托在你侧面阴影里,你哪看得到?”不足一秒的回头,省下的不只是维修费,连保险杠都能保住。某天雨夜,我见一车主光看镜子就往左并道,把蹬着小电驴的快递员吓得把包甩到路边,旁边送水的三哥边骂边做示范,“哪能不看嘛,都说了,镜子不是万能。”

老司机示范技巧,三秒预判化险为夷,稳健驾驶更舒适-有驾

养车十年的人,多半在上车时会绕一圈看看轮胎。二姑家那位司机,下雨天出门前总是摸一圈胎面,说是“鼓包了最麻烦,路上方向都歪”。本地修理厂午后,有人拍着方向盘念念叨叨“车子最近老往左跑,胎是不是有点怪”,修理的师傅笑嘻嘻地让翻到底盘,一查,果真边上胎壁起了个小包。听坊间传言,轮胎没事可别省那几分钟,有次江北路上一对夫妻因为胎面裂了没发现,高速上苗头都没法收。

灯光这玩意,一路走来见过不少糟蹋用的。高速上前车急停,后面有个老司机轻点几下刹车灯,后车立马慢下来,什么所谓一脚到底的急闪,一看就是新手。会车时,有些车主远光愣是不开,到了拐弯才换近光,“这不就不会给人添堵。”听老修理工讲,灯语就像“嘘寒问暖”,真懂了,就是路上的“信号旗”。

说起停车,真不是放那一停就行。有年冬天北城广场那边,停满了车,技校小袁死活塞不进去,让老乡来帮忙。乡下来那位,选角度稳稳地一把入,“你得给别人留门能开,不然不是剐就是骂。”有师傅停车时还专门看后视镜确认下人影,有一次隔壁老陶下车,快递小哥正好骑车经过,他多等了几秒,省了不少麻烦。群里流传的“开门杀”,都是开车不细心,师傅说“眼得亮,得给别人留条活路。”

路上磕磕碰碰的事不少,有些人在路上开得急,会跟人斗气,你蹭我往前冲,“比技术没有用,有毛用么?”身边的老司机总说,遇加塞的就等他过,进了高速跟猛车拉开点,“最高级的就是不让自己有麻烦”。

前些天朋友换了辆老款斯柯达,操控手感偏硬,说他买这车是赶“冷门配置”,车上居然装了电子胎压报警,还带座椅通风,这功能夏天特别顶用。夜里高速,他闹了轮胎慢撒气,亏得警报器先叫唤,要不半路真要趴窝。你别说,这种配置乡里人还没几个见过,我对比家里老捷达,没这玩意就只能老老实实每晚看胎。

听邻居唠叨,还有人买了国产的林派,车子带自适应巡航,说是城里红绿灯路段用起来忒方便。但师傅说,这玩意得慢慢试,不是所有路况都靠谱,像我们这泥巴路,巡航一开,遇个坑就容易晃,人被弹得都不舒坦。

回头看那些学了几年车的新司机,嘴上说技术高,遇真事还是慌。前阵子村委张主任在微信群里嚷着前天吃了停车剐蹭,维修花了500多,嘴里骂骂咧咧,“谁让自己没多瞅两眼啊。”

至于所谓“高级驾驶技巧”,路下茶摊师傅一句话透底:“你能让座上的人坐着踏实,就比什么漂移都强!”

最近有辆旧红旗换了新主人,据说之前因为不常查胎,送修过两回,现在新车主家里小孩总让他上车前多绕一圈看轮胎。车子还带个门边警示灯,老司机说看着不起眼,其实夜里下车时对面远光司机能看得清。配件小哥顺口说新车配胎压监测越来越普及,但真正用起来还得靠人心细。

所以路上开车到底图啥——稳当,少点乱冲。技术没啥绝活,都是点滴里磨出来。再说回来,也就昨天上午,车友群里有人晒养护记录,说换个冷门品牌的空调滤芯,城里灰尘多,换得比一般人勤,有人学着头两年就开始用上了。至于这事,下次有空去修理厂再聊聊咋保养冷门品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