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与混动:中间路线的岔路口,谁才是新能源过渡的最优解?

新能源汽车的浪潮里,除了纯电和插混,增程式和混动这两个词也越来越常被提及。有人觉得增程式是 “伪电车”,也有人说它解决了电动出行的焦虑;而混动作为老资格,早已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两者到底有啥不一样,哪个更适合自己,不妨仔细说道说道。

增程与混动:中间路线的岔路口,谁才是新能源过渡的最优解?-有驾

单看外表,增程式和混动都有电机、电池和发动机,既能加油也能充电,可骨子里的驱动逻辑大不相同。混动车型里,电机和发动机都能直接驱动车轮,就像两个搭档,会根据路况智能配合。比如在高速上,发动机挑大梁;起步或者堵车时,电机就来帮忙,甚至主导驱动,丰田的 THS、本田的 i-MMD 都是这路子。而增程式就不一样了,车轮完全靠电机驱动,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直接参与 “跑路”,更像个尽职尽责的 “充电宝”,专注给电池补能,像理想的 L 系列车型就是典型代表。

增程与混动:中间路线的岔路口,谁才是新能源过渡的最优解?-有驾

再说说两者的优缺点。增程式的好处很明显,电驱体验和纯电车几乎没差,加速平顺,响应也快。而且它的结构相对简单,维护起来压力小,电池不用太大,成本也能控制住。最关键的是,就算没电了,加桶油就能继续跑,解决了续航焦虑。但它也有不足,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难免有些能效浪费,遇到爬坡、高速巡航这些高负载场景,要是电池电量低,发动机持续发电可能会有点吃力,而且不同用户的使用工况差异大,油耗也没法一概而论。

混动的优势在于技术成熟稳定,像丰田的 THS 系统都迭代到第五代了,可靠性没话说。它能灵活应对多种场景,起步用纯电,加速时油电混合,高速时发动机发力更节油。对于没有充电条件的用户来说,不依赖外部充电的 HEV 车型很友好,跑长途时也不用担心电池亏电,系统效率稳定。不过,混动的电驱体验没那么强,对追求纯电感觉的用户来说差点意思,而且系统复杂,发动机、电机、变速器协作起来门道多,维修成本相对较高,想完全改成电驱也比较难。

增程与混动:中间路线的岔路口,谁才是新能源过渡的最优解?-有驾

车企们在这两条技术路线上的选择也各有侧重。理想、小鹏、岚图、深蓝这些品牌押宝增程,理想更是靠着增程式车型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他们看中的就是增程能带来纯电体验,同时用燃油兜底。丰田、本田、比亚迪则坚守混动,比亚迪的 DM-i 技术以电为主,介于增程和混动之间,性价比很高,是不少用户的过渡首选。还有问界、长安、吉利这些品牌双线并行,既做增程也做混动,想覆盖更多用户群体。

从市场趋势来看,短期内混动还是更经济的选择,尤其在城市通勤和长途兼顾的场景下,成熟的混动系统已经被市场验证。中期来看,增程在充电桩不完善的三四线城市还有不小的生命力,它能帮助用户从燃油车平稳过渡到电动车。但长远来说,等电池能量密度和补能体系有了大突破,“电比油还方便” 的时候,增程和混动可能都会被纯电和氢能取代,不过那大概是 10 年后的事了。

其实,增程和混动都是新能源转型路上的中间选择,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车企也明白,技术本身没有对错,能被市场认可才是王道。你更倾向于增程还是混动呢?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