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车圈里最火的话题之一,莫过于那个听起来就很快的“5C快充”了。
很多新车发布会上,厂家都会把这个当作一个大亮点来宣传,说充电跟喝杯咖啡的时间差不多,就能跑个几百公里。
这对于咱们很多没有条件安装家庭充电桩,或者经常需要跑长途出差的朋友来说,听着确实是太有吸引力了。
毕竟,谁也不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充电站排队上。
但是,一个问题也跟着浮现在很多人的心头:这么猛的电流,跟高压水枪一样往电池里灌,咱这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块的电池,它真的受得了吗?
会不会用个一两年,续航就掉得厉害,到时候换电池的钱都够再买辆小车了?
这个担心非常普遍,也合情合理。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从里到外好好聊清楚,看看这5C快充到底是不是电池寿命的“隐形杀手”。
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这个“5C”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衡量充电速度的单位。
这里的“C”指的是电池容量的倍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车电池容量是一百度电,这就好比一个能装一百升水的大水桶。
如果是1C的充电速度,就意味着充电桩每小时能给它充满一百度电,理论上正好一个小时能充满。
那5C呢?
就相当于把充电功率提高了五倍,理论上只需要五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十二分钟,就能把这个大水桶给灌满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车能做到充电十来分钟,增加四五百公里续航的底气所在。
速度是上来了,可问题也来了,用这么快的速度“灌水”,会不会把“水桶”给冲坏呢?
咱们得实事求是地说,从最根本的科学原理上讲,充电速度越快,对锂电池内部的压力和扰动就越大,这在理论上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把充电过程想象成一个停车场停车。
慢充的时候,锂离子就像是一辆辆守规矩的小汽车,慢悠悠地开进来,一个一个地找到自己的车位停好,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而快充,特别是5C这种超高速快充,就相当于停车场入口突然放开了闸门,成千上万辆车在极短的时间内蜂拥而入,都抢着要找车位。
这么一来,就很容易发生“交通拥堵”。
有的车来不及停进车位,就在过道上乱停乱放,在电池里,这就可能形成一种叫“锂枝晶”的针状物,它是个坏东西,时间长了会损伤电池的内部结构,导致容量下降。
更重要的是,这种剧烈的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让电池“发烧”。
而高温,可以说是锂电池寿命最可怕的敌人,没有之一。
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快充伤电池”这个说法,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大家普遍的共识。
但是,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
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代表现在也解决不了。
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国家的技术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面对快充带来的发热问题,咱们中国的工程师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想出了非常巧妙的办法来“驯服”这头充电猛兽。
他们没有去硬抗物理规律,而是选择顺势而为,核心思路就两个字:散热。
你不是怕热吗?
那我就给你装上一套前所未有的“超级空调系统”。
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就是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联合理想这样的汽车厂商,共同开发出的新技术。
以他们合作的麒麟电池为例,就彻底改变了电池的散热方式。
以前的电池散热,有点像夏天我们坐在凉席上,只有屁股底下是凉快的,身体其他部分还是热。
而麒麟电池采用了一种叫做“双面水冷”的技术,这就不一样了,它相当于在你的身体两侧,也各放上了一大块冰凉的水冷板,把整个电池包都包裹起来进行降温。
散热面积一下子大了好几倍,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效果有多好呢?
根据实测数据,即便是在进行5C超高功率充电的时候,电池核心的温度也能被控制得和普通2C慢充时差不多。
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在进行百米冲刺,但他的体温和心跳却跟在公园里散步一样平稳。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既然电池在快充时都不“发烧”了,那些因为高温而导致的内部损伤、寿命衰减等问题,自然也就被化解于无形了。
光说技术可能有点抽象,咱们来看看真实世界里的数据,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理想汽车就对他们MEGA车型的车主做过一次大规模的数据追踪。
他们找了那些已经跑了三万公里左右的车主,分成了两组进行对比。
一组是“超充爱好者”,平时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电量都是在超充站解决的;另一组是“保守派”,几乎从来不用超充,基本都在家用慢充桩充电。
按理说,如果超充真的伤电池,那第一组车的电池损耗肯定要比第二组严重得多。
可结果出来,让所有人都很惊讶:这两组车的电池健康度,竟然都在98%左右,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这个来自成千上万真实用户的案例,比任何实验室里的报告都更能说明问题。
它告诉我们,对于一款从设计之初就为超充而生的电池来说,你怎么用,它都能扛得住。
宁德时代官方也给出了一个更硬核的承诺:搭载这种先进散热技术的电池,可以保证在经历1500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之后,电池容量的衰减依然能控制在20%以内。
1500次循环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来简单算一下。
假设一台车充满电能跑500公里,1500次循环就等于总共能跑75万公里。
75万公里!
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一年开两万公里已经算很多了,这得开上三十多年。
绝大多数人,可能车都开到要报废换代了,这块电池的性能依然坚挺。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那种“超充会额外加速电池衰减”的说法,对于这些新技术产品来说,已经不成立了。
电池的正常衰减是会有的,就像人会自然变老一样,但超充并不会成为那个让它“早衰”的催化剂。
聊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了。
关于我们的车到底该怎么充电,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要“看车下菜碟”。
如果你的车在出厂的时候,厂家就明确宣传它支持5C快充,比如现在市面上的一些高端新款电动车,那么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使用。
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大胆地去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车企的工程师们已经投入了巨大的研发成本,就是为了让你能够安心、快速地补能,你买了这个功能却把它当成摆设,那才是最大的浪费。
每次去超充站,就安心地去喝杯咖啡,回来车就充满了,这才是这项技术应有的体验。
反过来,如果你的车是一款比较早期的型号,或者本身定位就不是主打超快充,车辆说明书上写的支持的最大充电倍率可能只有2C或者3C,那么在使用公共充电桩的时候就要留个心眼了。
不要看别人用500千瓦的桩充得快,就也把自己的车开过去硬上。
因为你的车在设计的时候,它的电池材料、冷却系统,都没有为承受如此巨大的电流冲击做好准备。
强行“升杯”,就好像让一个普通人去举专业举重运动员才能举起的重量,结果很可能不是突破自我,而是肌肉拉伤。
对于电池来说,就是会导致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加速不可逆的老化,甚至带来安全风险。
所以,对于这类车型,最好的保养方式就是按照厂家推荐的功率进行充电,这才是对它最负责任的爱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