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锐谢幕:一代神车,输给了“大众”车标

#大众途锐最终版官图发布#

25年三代传承,120万全球销量,却在中国市场遭遇“大众标撑不起80万”的尴尬——大众途锐最终版的发布,像一位身怀绝技却不得不提前退役的运动员,在掌声响起时黯然离场。

10月,大众汽车正式发布途锐Final Edition最终版车型,并宣布这款旗舰SUV将于2026年正式停产。 在德国市场,最终版起售价75025欧元(约合62.6万元人民币),顶配R版本售价高达103005欧元(约85.85万元人民币)。 这款与保时捷卡宴、奥迪Q7同宗同源(均基于MLB Evo豪华平台打造)的豪华SUV,在征战市场近25年后,终究未能逃脱停产的命运。

01 硬件实力派:3.0T V6的机械素养

途锐最终版提供了丰富的动力选择,包括3.0T V6汽油发动机、3.0T V6柴油发动机,以及3.0T V6 eHybrid插电混动系统。 其中,插电混动版综合功率高达463马力,综合扭矩达到700牛·米,所有版本均匹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并标配四驱系统。

作为大众品牌的旗舰SUV,途锐始终代表着大众最高的造车水准。 最终版车型在细节上做了特别处理:车身多处采用黑色装饰元素,配备专属轮圈;内饰采用全黑设计,换挡杆使用带有“Final Edition”字样的皮革包裹,副驾驶侧仪表板及门槛饰条上也加入了专属标识。

在配置方面,途锐最终版延续了现款车型的科技装备,包括15.05英寸中控显示屏和12英寸液晶仪表盘。 从硬件实力来看,途锐完全不逊色于同级别竞争对手。

途锐谢幕:一代神车,输给了“大众”车标-有驾

02 品牌认知阱:“大众标”撑不起的80万身价

途锐的核心悲剧,在于其陷入了“错把实力当卖点”的品牌认知偏差。 在中国这个对品牌高度敏感的豪华车市场,大众车标难以支撑起60万至80万级别的售价区间。

有车主那句“我爸问这是不是大号途观”的灵魂拷问,生动地道破了这种窘境。 当同平台的保时捷卡宴凭借品牌光环就能轻松获得几十万的溢价时,途锐的“亲民”反而成了原罪。 这使得花费巨资选择它的车主被视为“懂车党”在缴纳“情怀税”。

这种品牌认知的偏差直接体现在其惨淡的保值率上——三年折旧率比宝马X5高出15%。 途锐用自身经历证明了在豪华车市场,品牌认知远比产品实力更重要的残酷现实。

03 智能代际差:传统机械豪门的最后挽歌

途锐的退场,也是传统燃油豪车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下遭遇困境的缩影。 在其固守的机械优势领域之外,中国高端消费者开始普遍关注“冰箱沙发大彩电”等舒适与智能配置。

然而,途锐在车机系统、智能互联和辅助驾驶方面,与理想L9、问界M7、蔚来ES8等国产新能源车型相比,存在代际差距。 这使其在新生代消费者眼中仿佛“上个时代的产物”。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已成为豪华车市场“必修课”的今天,途锐的短板过于明显。 当消费者开始用“智能”而非“机械”作为衡量车辆价值的标准时,途锐的传统优势瞬间黯然失色。

途锐谢幕:一代神车,输给了“大众”车标-有驾

04 市场围剿战: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压榨

途锐还陷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围剿”之中。 向上,有品牌力更强的保时捷卡宴和奥迪Q7; 横向,有宝马X5、奔驰GLE等传统德系豪强; 而下行市场,则遭遇了来势汹汹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的冲击。

甚至大众集团内部,其高端注意力也在被ID.系列电动车型所抢占。 在这种白热化的竞争下,途锐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清晰且不可替代的市场定位。 它既没有奥迪的科技感,也缺乏保时捷的溢价光环,最终在左右互搏中成了“牺牲品”。

途锐的市场困境印证了一个事实: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没有鲜明的品牌标签,再好的产品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05 电动未来路:2029年的ID.Touareg能否破局?

大众已经为途锐规划好了未来。 官方声明暗示,途锐将以纯电动形态回归,代号“ID.Touareg”的新车预计在2029年前后推出,将成为大众电动SUV的旗舰,并有望率先采用全新的SSP架构

现款途锐的停产,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大众在电动化时代重塑其旗舰辉煌的新开端。 然而,电动化的途锐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它需要在消费者心中重新定义大众品牌在豪华电动车市场的价值。

从燃油到电动,改变的只是动力形式,而非品牌认知。ID.Touareg能否打破“大众标撑不起高端车”的魔咒,仍需市场检验。

途锐谢幕:一代神车,输给了“大众”车标-有驾

在4S店里,一位销售顾问向最后一批途锐意向客户介绍:“这是最终版,以后就没有燃油版途锐了。”客户端详着车头的VW标志,轻声感叹:“车是好车,只是挂错了标。

当实力输给了认知,技术败给了标签,这不仅是途锐的遗憾,更是整个汽车行业品牌价值现实的残酷写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