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动我国沿海地区11家省级学习平台,共同策划推出“沿着海岸看中国”系列融媒体报道。报道以“探寻新质生产力共绘祖国海岸线”为主题,派出多路记者实地走访,通过直播、短视频、图文等融媒产品,全面展现沿海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
“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连续刊发报道,其中,专题报道《重型卡车“氢”装上阵,驱动绿色变革》深度聚焦荣程集团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成果;综合报道《向海而兴 渤海湾畔书写高质量发展“津彩答卷”》全景展现天津转型升级实践。两篇报道均将镜头对准了荣程集团——以“氢”为笔,在渤海湾畔绘就绿色转型新图景。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天子渡口之称的天津,不仅是一座九河下梢、海陆交汇的河海之城,也是一座五方杂处、多元包容的人文之城,更是一座拥抱世界、海纳百川的开放之城,这是天津城市的肇兴之本、文化之源与发展之力。
2025年3月28日,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动我国沿海地区11家省级学习平台共同策划推出的“沿着海岸看中国”系列融媒体报道启动。“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记者沿着天津海岸,解码这座滨海之城是如何在渤海湾畔书写高质量发展“津彩答卷”。应新向新求新,提质增效图强,天津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河海奔涌,文韵日新。天津坚持“四个以文”,打造文化强市。从海洋经济的“深蓝梦想”到乡村振兴的“诗意栖居”,这座城市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拥抱世界,以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追逐梦想。
数智赋能 擘画新质生产力壮美图景
渤海湾畔,创新浪潮奔涌不息。天津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以“五链融合”为笔,正在书写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答卷。天开高教科创园如明珠璀璨,目前,新注册科技型企业超过3200家,科创氛围日益浓厚。截至2025年3月,天开高教科创园入驻企业1656家,包括355家北京企业,有47家是清华、北大和中国科学院孵化转化企业,园区投融资规模达到21.37亿元。这里汇聚着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力量,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强磁场”。
在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1800余家市场主体在此扎根,培育出2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雏鹰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种子企业、4家瞪羚企业。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的应用场景纷纷落地,使科技城的“科技成色”不断增强,奔跑的速度更快。
“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大国重器再夺第一,背后是勇攀高峰的技术突破。超1600项国家重大项目的背后,是每秒超百亿亿次的“中国算力”在支撑大国智造。
在天津大学的前沿科技实验室中,神经工程团队正在全力攻坚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这一突破性成果实现了用意念操控机械手指,将水杯缓缓送到嘴边;意念打字、操控机械手指写毛笔字,甚至驾驶无人机、无人车……脑机接口的革命性技术建立了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神经高速公路”,正悄然改写人类文明的进程。2025年,该技术有望在很多医疗领域中为患者带来切实帮助。而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的发展是双向赋能的过程,AI技术一定会加速脑机接口的发展,而脑机接口也会反向给予AI发展更多助力。
在荣程新能集团,首批100台200千瓦氢燃料电池重卡正式下线。这是国内首批实现大批量上装的200千瓦氢燃料电池重卡,标志着我国大功率氢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应用取得新突破。同样是驾驶几十吨的重卡,从柴油车到氢能车,荣程钢铁的氢能卡车司机成为先吃螃蟹的那一群人,借助于氢能产业链的发展,他们实现了“早开早享受”,也为钢铁这样的传统产业如何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运用提供了样本。
港产城融合 塑造天津开放新优势
2024年冬,载有380个集装箱智利车厘子的“以星奥克兰”轮缓缓靠泊天津港,这是我国北方首船智利车厘子抵达天津,将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持续打造服务京津冀地区及更广范围的“城市冰箱”,是天津发挥港口资源优势,辐射经济腹地、吸引要素集聚的缩影。近年来,天津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港口优势与产业优势双向发力,塑造“通道型、平台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的“五型”开放新优势,开放型经济底盘持续稳固。
2025年一季度,天津港集团创下集装箱吞吐量571.3万标箱的佳绩,其“智慧零碳”码头更以每小时329箱的在泊船时效率以及每小时416箱的峰值船时效率,创下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历史最高生产效率。从全球首创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到获评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从全球首批港口风机拔地而起,到年发绿电能力近3亿千瓦时……如今的天津港已蜕变为联通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吞吐量稳居全球港口前十。
漫步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步道,700多米的星空栈道蜿蜒伸展,永定新河与渤海在此交汇相融,波浪形建筑轮廓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作为全球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这里有36公里亲海岸线、40座城市公园、13个主题景区、6个文化场馆,构建起了“海博文旅圈”,打造“花园里的体育”场景,激发文旅新潜力。
中新天津生态城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建立常态化招商推介机制,通过举办投资洽谈会、推出“6+9”中新联动政策包等举措,吸引新加坡优质项目落地。在教育领域推动名校互访,促进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有力推动中新双方在教育、产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生态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向海而兴 点亮蓝色经济新图景
渤海湾的潮声里,天津滨海新区以153公里黄金海岸为弦,奏响海洋经济跃动的时代强音。在生态与科技交织的浪潮中,以国家海洋博物馆为核心的“海博文旅圈”破茧成蝶,绘就一幅海洋文旅从“出圈”到“扩圈”的壮美图景。
被誉为“海上故宫”的国家海洋博物馆,以8300余件珍贵展品构筑起海洋文明的立体史诗。15个展厅如璀璨珠链,串联起从古代航海罗盘到现代深潜器的时空长廊。开馆以来,这里已迎来超千万访客驻足: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航海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往事,还可以在国内首个海洋主题邮局前打卡拍照,留下专属记忆。这座文化地标更以“深海发现之旅”科普品牌破题,通过特色社教活动和海洋研学项目,让蓝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当前,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加速构建文旅生态圈——海博酒店、潜水文化中心、球幕沉浸式体验馆正在加快建设,酝酿着与海洋亲密接触的新方式。当碧波之上的生态保护与科技浪潮、文旅脉动同频共振,这座城市的向海之路正以破浪之势,驶向深蓝的壮阔未来。
水韵硒乡 绘出乡村振兴“新样本”
在天津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版图上,3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村庄如同镶嵌在渤海之滨的明珠。西青区第六埠村恰似其中最璀璨的一颗,凭借三河交汇的灵动水韵、富硒沃土的天然禀赋,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铺展出一幅红绿交织的多彩画卷。
这片土肥水美的沃土,以6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为笔,饱蘸科技兴农的浓墨,书写着“京津蔬菜第一村”的时代传奇。黄瓜、西红柿等时令蔬菜与甜瓜、白菜瓜等特色作物,在“六埠蔬菜统销”平台的智慧调度下,通过社区团购、单位直供等创新模式,让富硒美味跨越城乡界限,让“六埠放心菜”走进千家万户。第六埠村围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启动实施“红色领航”“产业振兴”“六埠民安”三大工程,书写着蔬菜品牌化、文旅融合化、生态产业化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6000平方米六埠水岸露营公园和300亩“麦浪轻语”麦田拍照打卡地翻涌着农旅融合的金涛。研学游、生态游、采摘游等多元业态,让第六埠村蜕变为游客争相打卡的“诗与远方”。这座乡村振兴示范村,正以它特有的韵律,谱写着新时代的“归园田居”新曲。
老城津韵 绘就文化旅游新画卷
拥有600多年建城史的天津,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在天津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古文化街是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贸聚集地,浓缩了津派文化的无穷韵味。它既是历史长河的“活态展馆”,也是烟火人间的“沉浸剧场”;它留得住“老味道”,也容得下新体验。
目前,古文化街国家和省市级非遗店、中华和省市级老字号达到34家,60%的业态为文化类业态。泥人张、杨柳青年画、达仁堂、祥禾饽饽、老美华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不断创新发展,开发符合市场和年轻人需要的产品,采取互动式、体验式的经营方式,扩大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2024年,古文化街入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秉承“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特色,这条老街在新时代中沉淀着传统特色和韵味,也生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未来,天津将围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坚持“七个聚焦”,加快建设“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赋能天津城市高质量发展。
候鸟天堂 打造生态文明亮丽名片
地处天津宁河区的七里海湿地素有“京津绿肺”美誉,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性质的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宁河区通过实施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千方百计扩大水源、疏通水系,堆建改造鸟岛20余处,恢复浅滩1.5万亩,湿地年补水量超过8000万立方米、水域覆盖面积增长50%以上,水质已由Ⅴ类提升至近Ⅳ类,实现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湿地6.84万亩核心区水面得到了集中保护管理。如今,七里海湿地的水域面积已增至3.5万亩,重拾湿地水韵,鸟类种类增至258种,162种野生植物,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绿肺”和“天然氧吧”。
天津通过湿地修复、法律保护、科学监测和科普宣传等多项措施,在候鸟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护鸟氛围,每年吸引超百万只候鸟过境。这些候鸟保护措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天津样本”。
渤海潮涌千帆竞,津门破浪正当时。河海是天津打造特色文旅产业的靓丽品牌,也是津沽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底牌。新时代的天津正以河海为媒,书写高质量发展“津彩答卷”——当智能制造的齿轮咬合时代机遇,当科研攻关的火花照亮产业蓝图,天津手握创新密钥,以“海纳百川”之姿拥抱全球要素,用生动实践擦亮“河海津韵”新名片。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