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客三保,9000公里,这车开了一年,整体感觉挺好的。油耗控制得不错,开起来也挺顺手,座椅刚到手那阵儿坐着舒服,长途不开会腰酸。槽点还是一堆。最烦那件事,莫过于雨刮,刮得玻璃总是吱吱作响,一下雨就神经紧绷。如果天不大,也得忍着,真觉得这点掉了不少分。
这雨刮吱吱响其实不是新车才有的,朋友圈里有朋友买了奇骏,比我早一年左右,他说也是这样。你说是不是供应链的配件没调好?还是用料削减,反正每次刮车听着那脆响,心里都扣一跳。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看了看前几次保养记录。雨刮这个问题,出现得也不算特别早,可能在3000公里左右就有点反应了。估算一下,雨刮片用个一两年就该换了,价格不算贵,但那也代表厂家在设计上没给这个环节多留余地。这个我觉得其实不光逍客,很多新车都差不多,追求薄、轻、便宜,反倒牺牲了耐用性。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车,比如本田HR-V或日产房地产的奇骏(嘿,这俩人都是日产系),它们的雨刮噪声控制得更好。有人说,可能是因为逍客用的雨刮胶质量差、设计不合理。但是我不太相信只这点原因。可能和研发流程里对噪声的不重视有关——毕竟,车子成本倒是挺敏感的。有次我跟修理工聊天,他说:这车刮角不够精细,刮得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吱吱作响。…
说到研发,倒让我想起,车辆的零部件,就像咖啡馆里那块用料讲究的黑巧克力。你用料讲究,味道更纯正,咀嚼时也更舒服;用料差点,反而可能出现多余的杂味。雨刮这个零件,从采购到装配,环环相扣,似乎没那么讲究的地方,最后出现的就是那些细节上的不足。
这事也让我反思,像这种边角料问题,为什么厂家不在意?难不成真是算法:节约成本、追求快?还是真不觉得噪声是硬伤?我猜测可能是研发团队的焦点都扑在新技术上,比如主动安全、自动泊车,反而忽略了这个被认为不用太在意的小问题。没细想过,或许都是权衡得太紧了。
心里早就知道,买车不只是看参数。你出门在外,遇到细碎的小困扰,心情都跟着变色。像我去年想买顶配版,就因为喜欢后视镜加热和巡航,但可惜成都4S店都没有现车明确的顶配版本(这段先按下不表),就没去深究。后面也觉得反正,省点心思,也就这样了。
对了,雨刮吱吱已成惯后,我偶尔会想:是不是厂家也在暗中做改进?比如新一批的雨刮配件会更静音?或者会推升级包?这我就不清楚了。但心里暗暗期待,车厂能在这些小细节上多动点心思,尤其是像后视镜加热这样一看就觉得理所当然的配置。
这辆逍客在油耗和乘坐舒适性上,还是让我觉得值一把的。除了这些碎碎念的小槽点,开出去,邻居小孩都说,这是我见过最稳的车。价格上,正常配置的逍客,百公里油耗估算约6.5升。刹车和悬挂调校得还真挺舒服,比我朋友那辆换装运动悬挂的奇骏稳多了。真心佩服日产这一套底盘调校。
那后视镜没加热、雨刮偶尔响,这些,能不能算合理?我觉得可以,但也提醒自己,车的每个细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设计上的每一环都在交易成本和体验之间拿捏。像那雨刮的噪音,不知道是不是换个厂商或改用更贵点的材料,就能改善。可是谁又会在意这个?买车的人大多数可能也没敏感到这点。
你们觉得,这样的小细节,值得厂商推一波升级吗?还是说,快节奏的车型更新,根本没那闲工夫考虑这些非刚性需求?
最后··· 小问题一个接一个,拆解起来,反而让我觉得,车子还真是个集装箱,装了无数期待和失望。你不觉得,哪天我们都在期待下一款车怎么妙?但有些问题,永远都藏在角落里,像个不请自来的提醒,让人又爱又恨。
你心中,最希望厂家改进的那点小事,是什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