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变革——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以长安汽车为核心主体组建为独立中央企业。这一战略重组不仅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举措,更是国家推动汽车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性事件。作为新央企新能源板块的领军者,深蓝汽车以“科技运动潮牌”为定位,正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协同,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新央企的诞生承载着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期待。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深度变革,中国虽在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上占据优势,但核心芯片、高端材料等领域仍受制于人。长安汽车四十年的技术积淀,尤其是深蓝汽车在“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中的先行实践,使其成为实现科技突围的理想载体。2025年上半年,深蓝汽车以71%的交付增速稳居央企新能源销量榜首,其超级增程技术、微核高频脉冲加热等原创方案,有效解决了续航焦虑和低温性能衰减等用户痛点,为行业技术平权树立标杆。
在智能化赛道上,深蓝展现出罕见的战略定力。2023年与华为达成乾崑ADS SE技术共研协议,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20万元级车型的智驾普及。搭载该系统的深蓝S07已形成“月销过万”的爆款效应,而即将上市的L06车型更将全球首发3nm车规级座舱芯片,晶体管密度较主流7nm芯片提升60%,为AR-HUD、车内元宇宙等前沿应用预留算力空间。这种“量产一代、在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节奏,推动着120km/h碰撞不起火电池、塑封SiC功率模块等储备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产业协同方面,深蓝与斯达半导体共建的安达半导体公司颇具示范意义。双方通过HPD封装IGBT量产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布局嵌入式SiC模块等下一代技术,这种“车企+芯片商”的深度绑定模式,为破解功率半导体进口依赖提供了新思路。
深蓝的出海战略呈现出系统化特征。不同于简单出口模式,其“1+5+2”全球布局(1个泰国基地+5大区域市场+2种动力路线)具有鲜明本土化特色:在东南亚依托罗勇工厂实现S05右舵版属地化生产,在欧洲则针对严苛环保标准开发专属电驱系统。截至2025年6月,深蓝车型已登陆66国市场,S07、L07等产品在沙特高温环境和中欧冰雪路况下的稳定表现,验证了技术适配性。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拓展与“新国标”认证形成联动——金钟罩电池通过CATARC六维电安全检测后,迅速反哺出口车型品质提升。
为支撑全球化战略,深蓝构建了极具穿透力的服务网络。国内2500+订单中心实现“1小时交付”,海外2800+服务触点计划覆盖90国;通过“五大承诺四项升级”机制,将救援响应时间压缩至30分钟。更具创新性的是用户运营体系:1500+车友社群形成内容共创生态,30万“深蓝推荐官”带来5万转化订单,这种“参与感经济”使品牌黏性提升37%。在318国道沿线,深蓝联合用户建设的生态充电站,更将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情感联结。
未来5年,深蓝汽车将累计推出30款全新主流车型和差异化车型,满足不同用户需求,超级智能轿跑——深蓝L06,作为新央企新深蓝的首款全新车型,预计今年4季度上市。新车将搭载全球首发3nm车规级座舱芯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致力于打造成细分市场的智能车王。同时,8月1日,新央企新深蓝首款上新车型--深蓝S05 620km长续航版将正式上市。全系标配同级领先3C超充,电量从30%~80%仅需15分钟,畅享极速超充新体验。
随着L06智能轿跑和S05长续航版的上市,深蓝正加速技术成果转化。3C超充、零重力座椅等配置下放,印证了“高端科技普惠化”理念。根据规划到2030年,当深蓝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时,中国汽车产业或将诞生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科技品牌。
这场由国家战略牵引、企业创新践行的产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中国汽车的全球坐标。深蓝汽车以技术平权打破市场边界,用体系能力支撑持续创新,其发展轨迹印证了一个真理:唯有将国家意志、市场需求与科技突破深度融合,才能在世界汽车工业的百年变局中赢得主动。当新央企的旗帜飘扬在国际市场时,中国智造已不再是一个愿景,而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