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个修车的龙哥,坏了菜了,直接被车企一套闪电五连鞭给干趴了,赔了十万块,还要公开道歉。
这叫什么?这不叫官司,这叫祭旗。
车企不装了,摊牌了,直接用龙哥的案例,对着整个独立维修江湖发了个通告:我的地盘,我做主,你们这帮搞维修的,别说想动我的蛋糕,你就是想闻闻味儿,都得先问问我的法务部答应不答应。
这波操作,属于是典中典了。
所有人都觉得新能源车维修是未来的星辰大海,人才缺口八十多万,月薪两万请不到人。听上去很美,对吧?但现实是,这个星辰大海上面,飘着几个雷电法王,手里攥着高压电,看谁不顺眼就给你来一下。
龙哥,就是那个被电麻了的出头鸟。
车企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它们会跟你讲一万个理由,什么数据安全啦,电池危险啦,用户体验啦,讲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三体人看了都得被感动到气活过来。
但你把这些花里胡哨的词儿都扒了,核心就一句话:我想把钱都挣了。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以前的燃油车时代,主机厂吃肉,4S店喝汤,外面的独立维修厂还能捡点骨头啃啃。大家虽然也打,但还讲点江湖道义,毕竟发动机变速箱那套东西,大家都研究透了,你也没法搞技术垄断。
现在不一样了,新能源车,本质上就是一个带轮子的大号手机。核心是什么?是那个被层层加密、包裹得像压缩毛巾一样的黑箱能量块,还有那一套只有自己工程师才能看懂的控制系统。
这就是现代车企的修仙秘籍。我的代码,我的协议,我的电池管理系统,就是我的不传之法。你想破解?你想绕过我的授权去修?你这是在偷我的道统,断我的传承。这我能忍?必须把你告到哭晕在厕所。
所以你看到了最荒诞的一幕:车主花几十万买了辆车,结果发现自己只拥有了这辆车的使用权,维修权和解释权,都牢牢攥在厂家手里。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算是看明白了。这和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是一个道理。新能源车企卖的也不只是车,它卖的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一种“信仰”。在这个信仰里,厂家就是唯一的真神,4S店就是它在人间的唯一指定教堂。你在外面找野路子维修,那你就是异端,是要被烧死的。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于是,“只换不修”成了这个信仰体系里最常见的布道方式。你的车门传感器坏了,一个成本可能就几十块的小玩意儿。对不起,我们不修,请直接更换整个车门总成,盛惠两万。你的电池包里一个电芯衰减了,对不起,我们不拆,请直接更换整个黑箱能量块,盛含八万。
这他妈的简直就是抢钱!
一个网约车师傅的车续航尿崩,去4S店报八万。转头找了个路边大神,拆开一看,换了个电芯,三千块搞定。就问你怕不怕?
这才是龙哥们存在的价值,也是他们必须“死”的理由。因为他们用实践证明了,神不是万能的,神殿也是可以被绕开的。这对车企构建的品牌玄学,是降维打击。
写到这我都有点同情龙哥了,他以为自己在搞科普,其实是动了人家的道统。
所以你再看那个八十二万的人才缺口,是不是觉得很搞笑了?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老师傅们提心吊胆,宁愿转行送外卖也不敢碰。
为什么?因为这活儿已经不是修车了,这是在修仙。不仅要懂物理,还要懂化学,不仅要会拧螺丝,还要会敲代码。关键是你辛辛苦苦学了一身屠龙技,结果发现龙根本不让你近身,靠近了就一口龙息喷过来,让你赔钱道歉。这活儿谁敢干?
我之前也手贱,试过自己给一台旧手机换电池,结果差点把家给点了。这玩意儿风险太高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学校里教的东西,刚印出来就过时了。企业里的真东西,藏着掖着当宝贝,生怕外面的人学会了。整个行业被拧成了一个死结。车主在外面排队半个月修不上车,独立维修厂对着车干瞪眼不敢动手,只有车企的财报在蹭蹭上涨。
说到底,所有关于技术壁垒和安全标准的讨论,都是在表演。真正的核心问题是,这帮已经坐上牌桌的人,不想再让任何人上桌了。最好的手段不是赢得比赛,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不让任何人开饭。
所以,这八十二万的缺口怎么补?靠培训?靠学校?别逗了。
除非哪天,这帮车企自己“悟了”,想明白了开放和共赢才是未来。但讲真,你看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你看马斯克天天在网上发疯,你觉得他们像是能“悟了”的人吗?
所以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
不是等政策,不是等人才,而是我们这些车主,自己多烧点香,祈祷自己的车,永远别出质保,永远别坏。
你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是不是很简单。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