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上半年营收创新高,新能源销量暴涨,海外市场待突破

在当今中国汽车圈,说到吉利汽车,谁都得正襟危坐。毕竟,这家原本靠“老老实实造车”发家的企业,如今居然靠着一通“反内卷”操作,半路杀出,实现营业收入首破1500亿元。要知道,靠卖车能赚千亿营业额,这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简直就是“大象跳芭蕾”,让所有观众都瞪圆了眼睛。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交出了一份在行业里数一数二的成绩单: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92.9亿元,虽然同比小幅下滑14%,但扣掉那些外汇和非核心项目之后,核心归母利润大幅增长102%。毛利总额247亿元,毛利率16.4%。更神奇的是,现金水平也飙升到588亿元。短短半年,吉利就把一切指标刷出新高度,不由让人怀疑:这到底是卖车,还是在炼金术实验室做项目?

吉利上半年营收创新高,新能源销量暴涨,海外市场待突破-有驾
吉利上半年营收创新高,新能源销量暴涨,海外市场待突破-有驾

吉利并不是靠“拼多多”式内卷赚到的钱。CEO李东辉一开口就摆明态度:我们坚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企业道德战,力图创造开放、理性的行业氛围。说白了,吉利不玩价格屠夫游戏,而是信奉长期主义,追求综合实力。像这种企业,未来老替补也能打正选,优势只会越来越突出。

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吉利的新增长极。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市占率首次突破10%。其中,新能源车爆发,累计卖出72.5万辆,同比增长126%。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1%,7月更是飙升至55%。吉利银河系列在主流市场表现尤其亮眼,上半年销量54.8万辆,同比激增232%。反观极氪,虽然上半年卖了9万多辆,但同比只增3.26%,离全年目标还差得远。

燃油车也没被流放,上半年依然卖了61.59万辆,同比增长7%。特别是7月单月卖出23.77万辆,连续五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吉利将全年目标从271万辆再度上调到300万辆,7月底已完成54.9%,这算盘打得很笃定。

在“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指导下,吉利内部资源整合显著见效。销售和行政费用率分别下降16%和26%。借着极氪与领克的合并,协同效应明显,拉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极氪科技在美股准则下,上季度首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研发和销管费用率同步下降。品牌矩阵也完成升级:中国星燃油车逆势增长,银河进攻主流新能源,领克主打潮流运动,极氪专注高端豪华。新技术和新车型陆续推出,推动销量和财务指标再上台阶。

吉利上半年营收创新高,新能源销量暴涨,海外市场待突破-有驾

2024年7月,吉利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力图在智能新能源领域形成不可撼动的阵地。未来覆盖燃油、纯电、混动、醇氢全动力形式,主流、中高端到豪华市场一网打尽。只要年底股东大会点头,合并将顺利完成。桂生悦明确表示,投资者多选择换股,合并费用在可控区间,吉利现金流完全撑得住。

然而,亮眼业绩之下,三大短板仍如鲠在喉。第一,海外市场“不及预期”,今年上半年出口销量18万辆,同比下降8%,新能源虽同比大涨146%,但总盘子还不够大。桂生悦带队推行扁平化管理,分全球五大区域,战略资源一体化调配,全力应对海外竞争。产品方面,油电并举,主打本地化适应性。

第二,单车平均销售收入与毛利率下滑。上半年单车均价降至9.6万元,毛利率微降至16.4%。银河品牌走大众路线,占比上升导致高端增长减速。但桂生悦表示,下半年高价产品上市,将带动均价和毛利回升。

第三,品牌建设与用户体验亟需精细打磨。极氪提前公布产品升级及限时权益,收获用户好评。桂生悦强调,只有把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给用户,把他们的感受放到最前面,才能让品牌真正扎根人心——不是靠一时的价格优惠,而是靠长期尊重和信任。

总之,吉利这“千亿帝国”并未松懈,不仅把日子过得红火,还在不断修补自身短板,力求在这场新能源、全球化、品牌力多线混战中继续做那只笑傲风云的大象。而未来吉利能否走向真正的汽车巨头,还得看它是否能把眼前的三道坎一一迈过去。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