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十年前从兰州到上海还得在火车上熬近30小时,如今G3258次列车11小时45分就能跑完2189公里,这样的速度变化,是不是让常走这条线的人直呼惊喜?
这趟车起点是兰州西站,每天早上7点17分发车,晚上7点02分就能到上海南站,全程停靠21个站,算下来平均每站停留时间控制得相当紧凑。担当运营的是上海局集团杭州客运段,用的是复兴号CR400BF型动车组,还是重联运行——简单说就是两列8节车厢的动车连在一起,变成16节的长编组,不过要注意8号和9号车厢不互通,要是买了这两节的票,可别想着中途串车厢。票价方面,二等座1022.5元,一等座1641元,商务座3179元,不同预算的乘客都能找到合适的选择,你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哪种座呢?
它走的线路很有讲究,主要跑徐兰高铁、商合杭高铁和沪苏湖高铁,到了商丘站会有个小变化——车次会改成G3255次。为啥改车次?其实是铁路的通行规则,上行(靠近北京方向)和下行(远离北京方向)编号不一样,过了商丘站方向变了,车次自然跟着调,乘客不用慌,只要确认好乘车信息,跟着大部队走就行。
再说说沿途的关键节点,从兰州西出发,先停定西北、通渭,再到天水南,之后过宝鸡南、杨陵南,10点28分能到西安北站,在这里会停16分钟,主要是待避G1922次和G656次列车,保证线路顺畅。从西安北出发,经华山北、灵宝西(停11分钟)、洛阳龙门,13点02分到郑州东站,只停3分钟,想下车透气的得抓紧时间。之后过民权北到商丘站,再往合肥南方向,停阜阳西、凤台南、寿县、水家湖,16点25分到合肥南站,停7分钟,够乘客上个厕所、买瓶水。从合肥南再走,停芜湖、宣城,之后走沪苏湖高铁段,这段约300公里不停站,直接奔上海南站。
这趟车的技术亮点不少,复兴号CR400BF有“金凤凰”的外号,流线型车体能减少空气阻力,最高运营速度350公里/小时,既安全又节能。重联运行的好处很明显,16节车厢能装更多人,解决了长干线大客流的问题。而且它的运营安排特别高效,前一天跑G3257次从杭州西到上海南再到兰州西,在兰州西站过夜后,第二天跑G3258次到上海南,之后还得跑C3053次去杭州西,车辆和工作人员的排班都没浪费,这不就是我国高铁运营效率的体现吗?
从战略意义来看,这趟车可不止是方便乘客。它串联起西北(兰州)、中原(西安、郑州)、长三角(合肥、上海、杭州)三大经济圈,途经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个省市,把西北的黄土高原、中原的沃土和江南的水乡连了起来。商合杭高铁能分流京沪高铁的压力,沪苏湖高铁作为新线路,又多了一条上海到中部的快速通道,还让上海南站从以前的普速车站变成了高铁枢纽,上海南部地区的高铁服务能力一下就提上来了。像甘肃的定西、通渭这些地方,以前坐高铁不方便,现在接入全国高铁网,人员、物资、信息流通快了,旅游业、服务业不就能跟着发展了?
坐这趟车的体验也不错,沿途风景一路变,从兰州出发看黄土高原的厚重,过秦岭能瞥见山脉的俊秀,到了中原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最后进长三角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江南水乡的温婉,11个多小时的路程不会觉得单调。车厢里空间宽敞,减震降噪做得好,还有WiFi覆盖,饿了有餐饮服务,累了能站起来活动活动。要是想换乘,西安北站能转去西北、西南方向的高铁,郑州东站是全国有名的“米”字形高铁网中心,去哪都方便,合肥南站是长三角西翼的枢纽,上海南站更是能直接转市内交通。
现在回头看,G3258次其实是我国高铁网络优化的一个缩影。以前大家坐高铁可能就盯着京沪、京广这些干线,现在多路径选择越来越多,像这趟车终点站选上海南而不是虹桥,既分流了虹桥的客流,又服务了上海南部的乘客,多贴心?高铁网络越来越灵活,不仅让“朝发夕至”成了常态,更让不同区域的发展机会变得更均等。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坐过这趟G3258次?要是没坐过,会不会想体验一把从西北黄土高原一路坐到江南水乡的感觉?或者你们觉得,高铁给家乡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