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迎来里程碑时刻 —— 首张 L3 级自动驾驶牌照正式发放。出人意料的是,摘得这一桂冠的并非此前高调宣传 “L2.999 级接近 L3” 的华为系车型,而是搭载华为 ADS 智驾系统的广汽昊铂 A8 增程版(暂定名)。这张牌照的归属,不仅让 “L3 从概念走向实用” 有了明确注脚,更在华为智驾生态中掀起涟漪:合作方先行一步,“亲儿子” 享界 S9 尚未起航便遭遇挑战,一场关于技术落地速度、生态话语权的暗战已然打响。
牌照落地:昊铂 A8 增程版的 “三重突破”
L3 级自动驾驶牌照的分量,远非 “荣誉认证” 那么简单。它意味着车辆可在特定场景(如高速、城市快速路)下实现自动驾驶,驾驶员无需全程监控路面,系统将承担主要驾驶责任 —— 这是从 “辅助” 到 “半自主” 的关键跨越,需突破法规适配、技术验证、保险体系三重关卡。
广汽昊铂 A8 增程版能拔得头筹,背后是 “技术 + 流程 + 时机” 的精准协同。作为搭载华为最新 ADS 3.0 系统的车型,其硬件配置堪称 “智驾天花板”:1 颗激光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13 颗摄像头构建 360 度无死角感知,算力平台支持每秒 30 万亿次运算,可实时识别突发路况(如横穿马路的行人、遗落路面的障碍物)。更重要的是,广汽联合华为完成了超 120 万公里的真实道路测试,覆盖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积累了 10 万 + 种特殊场景数据,为法规审批提供了扎实依据。
这款计划于成都车展亮相、11 月正式上市的车型,定位与华为和北汽合作的享界 S9 高度重合 —— 中大型轿车、增程动力、高端智驾标签。但 L3 牌照的加持,让其未上市便自带 “首发光环”。有业内人士测算,这一优势可能为其带来 15%-20% 的订单转化提升:“对用户而言,‘能合法上路的 L3’比‘接近 L3 的宣传’更有说服力。”
生态博弈:华为智驾的 “失控” 与合作方的 “破局”
华为在智驾领域的野心早已显露。余承东多次公开宣称 “华为 ADS 2.0 达到 L2.999 级,无限接近 L3”,并将享界 S9 定位为 “技术旗舰”,试图通过 “亲儿子” 车型树立行业标杆。但昊铂 A8 增程版的抢先一步,让这一布局遭遇变数。
这并非技术实力的差距,而是生态协同中的 “节奏差”。华为提供的 ADS 系统是标准化技术方案,合作方需根据自身车型进行适配、测试、申报 —— 广汽的优势在于 “执行效率”:从接入华为 ADS 3.0 到完成测试申报,仅用 8 个月,较行业平均周期缩短 40%。有接近项目的人士透露:“广汽专门成立了 200 人专项组,与华为工程师驻场协同,甚至调整了部分车身结构以优化雷达感知角度,这种‘深度绑定’让落地速度远超预期。”
对比之下,享界 S9 的进度稍显滞后。这款计划 9 月发布、第四季度上市的车型,虽同样搭载华为 ADS 3.0,但尚未进入牌照申报的最后阶段。市场的疑问随之而来:“同属华为智驾生态,为何昊铂先拿到 L3?技术是否存在差异?” 尽管华为官方强调 “系统完全一致,仅落地节奏不同”,但消费者认知中,“谁先领证” 已成为技术实力的直观标签 —— 就像同样搭载骁龙芯片的手机,“首发机型” 总能获得更多关注。
这种 “合作方领跑” 的局面,折射出华为智驾生态的微妙平衡。华为试图通过技术输出掌控行业话语权,但合作方的执行力、资源投入能力,正成为左右市场格局的关键变量。正如汽车行业分析师所言:“华为的 ADS 是‘弹药’,但能不能打胜仗,还要看车企的‘战术配合’。”
市场涟漪:享界 S9 的压力与用户的红利
昊铂 A8 增程版的 “先发制人”,最直接的冲击落在享界 S9 身上。作为华为 “亲儿子”,享界 S9 的核心卖点之一便是 “最新华为智驾技术”,其预售价 35 万 - 45 万元的定位,很大程度依赖 “技术溢价”。但 L3 牌照的旁落,可能削弱这一逻辑 —— 当用户发现 “同技术、同体验,昊铂还多一张合法上路的牌照”,价格敏感度或将上升。
北汽显然已感受到压力。有消息称,享界 S9 正在加速牌照申报流程,计划上市时同步推出 “L3 限时免费升级” 政策,试图挽回市场信心。但行业普遍认为,首发光环的价值难以替代:“就像第一台能合法上路的电动车,‘首发’带来的认知优势,可能影响未来 1-2 年的市场选择。”
对用户而言,这场博弈却是实实在在的红利。L3 牌照的落地,意味着自动驾驶从 “PPT 功能” 变成 “可购买的服务”。以上海到杭州的高速通勤为例,驾驶昊铂 A8 增程版的用户可激活 L3 模式,系统自动完成加速、减速、车道保持,驾驶员只需在系统提示时接管 —— 这将大幅降低长途驾驶疲劳,尤其适合商务人士、家庭用户。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标准的加速统一。昊铂 A8 增程版的成功获批,为其他车型提供了 “合规模板”,预计未来 6 个月内,将有 5-8 款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获得 L3 牌照,推动自动驾驶进入 “普惠时代”。
未来看点:智驾竞赛进入 “落地为王” 阶段
昊铂 A8 增程版与享界 S9 的 “暗战”,只是自动驾驶竞赛的一个缩影。随着 L3 牌照的破冰,行业竞争焦点正从 “技术参数比拼” 转向 “落地能力较量”—— 谁能更快将技术转化为合法上路的功能,谁能更好适配用户真实需求,谁就能占据市场主动。
对华为而言,此次 “合作方领跑” 未必是坏事。昊铂 A8 增程版的成功,实则为 ADS 系统做了 “活体广告”,证明其技术的成熟度与合规性,反而可能吸引更多车企合作。而享界 S9 若能在上市后快速跟进 L3 牌照,形成 “双车联动”,或可将 “意外” 转化为 “生态优势”。
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将更加多元。昊铂 A8 增程版的 “L3 首发 + 增程动力” 适合注重实用性的用户,享界 S9 的 “华为深度定制 + 豪华配置” 可能吸引品牌忠实粉丝。但无论选择哪款,都意味着 “自动驾驶的门槛” 在降低 —— 这正是技术进步的终极意义:让更安全、更轻松的出行,走进寻常百姓家。
中国首张 L3 牌照的故事,远不止 “谁先拿到” 那么简单。它标志着自动驾驶从 “实验室” 走向 “马路”,从 “企业宣传” 变为 “用户体验”,更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智能汽车时代,技术提供方与车企的关系,不是 “掌控与服从”,而是 “协同与共赢”。这场由昊铂 A8 增程版掀起的变局,或许只是行业加速进化的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