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 i8以32.18万元的起售价正式登场。这款跳票近一年的车型,不仅以低于预期的价格撕开35-40万元级六座纯电市场,更以“家庭出行新标杆”的姿态,向特斯拉Model Y、乐道L90等对手发起挑战。从设计争议到技术突破,从价格博弈到市场野心,i8的登场背后,是理想汽车转型纯电的战略决心,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用户需求的深度试探。
理想i8的外观延续了MEGA系列的家族语言,前脸采用标志性“无瑕星环灯”,车顶线条从B柱骤然下滑,形成0.218Cd的超低风阻系数——这一数据甚至优于特斯拉Model 3。然而,溜背造型与短前后轴设计带来的争议并未消失:车尾回归L系列的贯穿式尾灯,虽规避了MEGA的“子弹头”争议,但整体风格仍被部分用户调侃为“能越野的小MEGA”。
争议背后,是理想对家庭场景的极致考量。5085mm车长、3050mm轴距的纯电平台架构,让第三排腿部空间达到850mm,180cm身高乘客膝部仍有两拳余量;后备箱常规容积580L,放倒三排后可扩展至1840L,甚至支持后排座椅电动调节靠背角度。这种“得房率”设计,直击多孩家庭对六座SUV的刚需痛点。
如果说空间是理想i8的“基本功”,那么充电效率则是其颠覆市场的“杀手锏”。全系标配宁德时代90.1kWh/97.8kWh 5C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最高720km,配合理想自建的3000座超充站(其中1000座位于高速服务区),实测可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500km”。这一技术突破,将纯电车型的补能效率拉近至燃油车水平,尤其适合高频长途出行的家庭用户。
但依赖自建超充网络的策略,也暗藏风险。目前理想超充桩覆盖仍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三四线城市用户可能面临“有车无桩”的尴尬。对此,李想直言:“充电站才是i8最有竞争力的配置之一。”未来三年,理想计划通过“百城繁星计划”下沉至18个三四线城市,试图以基建狂魔的姿态重塑纯电生态。
如果说硬件堆料是理想i8的“面子”,那么智能驾驶与AI交互则是其“里子”。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700TOPS算力)与禾赛ATX激光雷达,i8支持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并通过VLA司机大模型实现自然语言交互。一句“找附近带充电桩的麦当劳”,系统即可规划充电与用餐的最优路径;危险场景下,语音提醒会精准定位声源,避免干扰驾驶。
这种“AI管家”思维,与理想长期积累的家庭用户洞察一脉相承。中控台新增的环形氛围灯、二排零重力座椅的电动遮阳帘、三排座椅加热/Type-C充电口等细节,无不体现对家庭场景的精细化打磨。正如李想所言:“i8是一辆能越野的小MEGA,更是家庭出行的移动头等舱。”
32.18万元的起售价,让i8成为理想史上最“亲民”的车型,却也将其推向残酷的竞争漩涡。横向对比,蔚来ES8(49.8万起)主打换电与服务,小鹏G9(25-30万)以智驾见长,而乐道L90(租电后19.39万起)则以空间魔术师身份抢占市场。i8的突围关键,在于精准卡位“家庭纯电六座”这一细分空白——既提供比L8更强的纯电性能,又以六座布局区别于Model Y的五座设计。
预售首日的市场反馈印证了这一策略:理想APP渗透率飙升,港股股价单日涨幅超5%。但隐忧同样存在:纯电版i8比增程式L8贵4万元,用户是否愿意为“纯电标签”买单?李想给出的答案是:“给预算不够但喜欢MEGA的用户一个选择。”挑战与未来:纯电转型的生死时速
从增程到纯电,从“奶爸车”到“移动头等舱”,理想i8的诞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市场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竞争的转折。它不再满足于堆砌参数,而是试图重新定义家庭出行的价值标准——空间要极致、补能要无痛、智能要自然。这场战役的终局,或许不在于i8能否击败对手,而在于它能否让“家庭出行”成为纯电时代的新共识。
正如一位首批车主所言:“开i8带家人出游,孩子们在后排追剧、妻子在零重力座椅上小憩、我通过语音控制导航——这种‘无感出行’的体验,或许才是电动化真正的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