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说,智己LS9正式上市后,真让我觉得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
你知道嘛,智能化配置方面,LS9搭载了27.1英寸超大屏幕+15.6英寸副驾娱乐屏,这两块屏幕堪比高级家庭影院了。买这车除了看配置,更大程度是被科技感吸引。毕竟,我遇到不少潜在客户,开车讲究的就是体验感。而且,像520线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支持城市和高速NOA,这已经不仅仅是驾驶辅助那么简单了,更像是在玩未来的自动驾驶。
实际使用中我还得提醒自己,这些配置能用到极致的,只有挺大一部分用户——比如喜欢玩科技炫耀的年轻爸妈。那些对硬件没那么敏感的,可能会更关心续航、价格,或者品牌认知度。
说到续航,估算一下:402公里的纯电续航还不算特别长,但1508公里的综合续航,体感还不错。当年我记得,讲到长续航,可能开回来会比想象中省心。但用快充补电,10分钟可以跑150公里,这个数据我觉得挺实在。还记得一位朋友试驾后说,挺方便,尤其是在高速上,省了不少时间,省心多了。但实际体验线下试驾,感觉差别还在细节,比如充电的公共设施是否便捷。
然后再说底盘。双向24°智慧四轮转向,听起来挺炫,转弯半径才4.95米。实际上,这跟你在市区倒车或者绕弯的时候,感觉车子转向非常灵敏。以前我开过一些大型SUV,转弯会觉得像擎天柱,LS9的操控在这个价位算是还算OK。可如果你平常喜欢在城市狭窄街巷里溜达,可能会比想象中更灵活。
我还翻了下笔记,这车尺寸:5279mm长,2000mm宽,轴距3160mm——说白了就是个大块头。乘坐空间还不错,二排最大腿部空间1207mm,三排头部空间也够用。二排的零重力座椅我试坐一下,感觉像在太空舱里飘着,挺舒服,但其实让我有点嫌麻烦,毕竟调座椅、调氛围灯的时候还得琢磨半天。
有句话我特别喜欢:配置再多,不如体验感真。但话说回来,要是没有好的驾驶感受和品牌信任,配置再先进也是空谈。尤其在和理想L9、问界M9比拼时,智己LS9的确配置到位,但品牌认知还得时间打磨。这点让我在想,品牌走高端线谁都知道,不是喊两句就能变的。
我还在琢磨一个问题:市面上这几个增程式SUV,哪个最有潜力?理想L9和问界M9在用户基础上已经占得先机,而极氪从价格和性能都挺刺激。至于智己,既有价格优势,也有豪华感满满的配置,但品牌认知还差那么点味道。
(这段先按下不表嘛)你觉得,用户到底在意什么?续航还是配置?还是品牌?我一直在想,像千人千面——不同人关注点都不一样。有的喜欢科技新鲜感,有的只关心省钱省心。
说到价格,比起竞品,智己LS9的预售价格算是奇地设置得挺低——25分钟内定了五千台,我猜测,不只是冲销量,更多是试探市场反应。毕竟,市场价格战打到这里,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单纯,更多是差异化。要不然,为什么要配置那么多高端配置,但价格还算划算?
你猜,未来几年,市场会变得更拼吗?又或者,品牌的硬实力和人的消费惯还能扯上多大关系?我想,或许,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正的门槛。
讲到这里,我还在想,或许我应该再看看实际车主的反馈。毕竟,例行检查一辆车的核心还是用得舒服吗?值不值?我差不多翻了下相册,发现细节到位的地方其实不少,像内饰用料很讲究,座椅按摩很贴心,但实际用起来会不会得心应手?这个问题,我觉得还得时间验证。
还是得问一句,你觉得,未来高端SUV的阵营会怎么变?这些车的真正出路,是冲量,还是硬核的品质?是不是每个品牌都在自己设的天花板上拼个你死我活?而我自己呢,也在琢磨,作为一名从业者,要如何看清这些新车背后的底层逻辑?或者说,咱们还能看到哪个细节能精准点到消费者真正的痛点?
这城市的夜色,刹车灯一闪一闪的,好像在默默告诉我——还得看谁能真正抓住人心。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