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的结果?领克后来居上,吉利深度变革极氪

背刺的结果?领克后来居上,吉利深度变革极氪

背刺的结果?领克后来居上,吉利深度变革极氪-有驾

“高端车卖到县城去”——这个看似荒诞的命题,正在极氪身上真实上演。当吉利宣布极氪启动渠道下沉战略时,汽车圈突然意识到:那个曾经对标特斯拉的中国高端电动车品牌,正在经历一场自我救赎。

一、高端车下乡悖论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极氪2024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幅不足15%,与其巅峰时期月均破万的成绩形成鲜明对比。更耐人寻味的是,主打15-20万元市场的领克08 EM-P却持续热销,单月交付量稳定在8000台以上。

这种反差背后藏着两个关键转折:

  • 产品定位偏移:极氪X降价促销冲击15万区间,与领克新能源车型价格带高度重叠

  • 渠道策略对冲:极氪启动县城合伙人计划,领克经销商网络已覆盖328个地级市

就像小米手机冲击高端时遭遇红米背刺,极氪此刻正面临同样的尴尬——当品牌向下探时,同门兄弟反而成了最大竞争对手。

二、吉利系的三重博弈

在杭州湾总部流传着一个“三明治困局”的比喻:

  1. 上层:沃尔沃电动化转型迟缓

背刺的结果?领克后来居上,吉利深度变革极氪-有驾
  1. 中层:极氪高端化遇阻

  1. 底层:领克抢跑大众市场

这种压力在终端市场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河南某县城汽车城看到:领克4S店人头攒动,而30公里外的极氪体验店,工作日下午仅有2组客户看车。销售坦言:“来看极氪的客户,最后三成买了领克。”

更戏剧性的是渠道变革本身。极氪计划通过“轻资产合伙人模式”快速铺开1500个网点,但这个策略与特斯拉的直营神话背道而驰。要知道,当年苹果颠覆手机行业的关键,正是对渠道的绝对掌控。

三、背刺效应的连锁反应

去年极氪001新款上市时,因配置升级但价格下调,引发老车主集体维权。这种“背刺营销”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显现:

  1. 二手车残值率下降12%

  1. 品牌净推荐值(NPS)跌破行业平均水平

  1. 用户社群活跃度腰斩

这种信任危机在下沉市场会被加倍放大。县城消费者购车决策更依赖熟人推荐,一个负面口碑可能需要十个销售员才能挽回。

四、新能源赛道的降维打击

背刺的结果?领克后来居上,吉利深度变革极氪-有驾

把镜头拉到更宏观的视角会发现:

  1. 比亚迪王朝网/海洋网渠道超过4000家

  1. 特斯拉采用“一线城市直营+三四线授权”混合模式

  1. 蔚来通过换电站构建护城河

这些成功案例揭示出新能源市场的生存法则——要么极致性价比,要么超强体验闭环。反观极氪,在高端市场尚未站稳时贸然下沉,就像同时穿着高跟鞋跑马拉松,既要保持姿态又要追求速度。

当下最紧迫的问题不是渠道铺多少网点,而是重新回答:极氪到底是谁?当领克靠着插混技术收割大众市场,当沃尔沃加速电动化转型,极氪需要找到不可替代的生存空间。

站在十字路口的极氪给我们出了道思考题:当车企既要高端调性又要市场规模时,真的存在两全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这场关乎中国新能源格局的博弈,或许就藏在每个人的观察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