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豪车捷尼赛思,中国市场为何难卖?

韩系豪华品牌捷尼赛思,自2015年独立以来,一直试图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却始终未能突破“无人问津”的魔咒。2025年,其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仅1328台,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引发业界关注。

品牌认知困境:从“宾利平替”到“山寨标签”

韩系豪车捷尼赛思,中国市场为何难卖?-有驾

捷尼赛思的尴尬,首先源于品牌认知的全面缺失。其盾型车标与宾利的相似性,引发消费者认知偏差,被误认为“宾利仿品”或“不知名新势力”。这种误读导致目标群体错位,真正追求宾利的用户不屑选择“平替”,而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则转向认知度更高的二线豪华品牌。

韩系豪车捷尼赛思,中国市场为何难卖?-有驾

产品策略失误:配置缩水与定价傲慢

渠道与服务短板:19家门店的豪车困局

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离不开完善的销售与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捷尼赛思在全国仅有19家门店,服务半径不足,且内部员工缺乏信心,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的说服力。

韩系豪车捷尼赛思,中国市场为何难卖?-有驾

电动化转型滞后:错失新能源黄金窗口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捷尼赛思的电动化布局却步履蹒跚。首款纯电车型GV60上市两月仅售70台,续航、智能驾驶等核心指标均落后于国产竞品。其坚持的“油电并行”策略,在电动化浪潮中显得保守而过时。

韩系豪车捷尼赛思,中国市场为何难卖?-有驾

国产化迷思:迟到的自救能否奏效?

面对困局,捷尼赛思于2025年启动国产化计划,试图复制雷克萨斯模式。但这一决策面临诸多挑战:中国豪华车市场格局已变,新势力品牌崛起,BBA降价巩固份额,捷尼赛思的价格优势将被进一步压缩。

韩系豪车捷尼赛思,中国市场为何难卖?-有驾

写在后:豪华车市场的“认知战”没有捷径

捷尼赛思的困境,本质是豪华车市场“认知战”失败的典型案例。在品牌积淀、产品定位、渠道建设、技术革新等维度全面滞后的情况下,单靠“宾利平替”的视觉符号难以撬动市场。其教训警示后来者:高端化绝非设计模仿或配置堆砌,而是体系化能力的长期构建。若不能真正读懂中国消费者,捷尼赛思的败局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