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觉得中国人不敢把事情闹大,毕竟他们很在乎‘面子’。
九月份荷兰那边传来这种声音的时候,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他们大概以为自己看透了东方古国的文化密码,觉得只要轻轻一捏,对方就会为了维持国际形象而忍气吞声。
于是,他们动手了。以一个听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保障欧洲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直接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分部。说是接管,懂的都懂。荷兰政府甚至为此搬出了一部1952年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这部压箱底的法律之前只在应对战争或重大灾害时才会启用,这回用在一家企业身上,也算是开了先河。
当然,这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影子。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早就被美国列入了清单,各种限制之下,美方官员直接要求荷兰方面换掉身兼闻泰与安世CEO的张学政,以此作为豁免制裁的交换。荷兰经济大臣后来辩称这是独立决定,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他们或许真的以为,这只是一次精准的手术,切断股权,釜底抽薪,一切就尽在掌握。欧洲的车企们,大众、宝马,手头的芯片库存据说只够撑两个星期,但荷兰政府似乎并不担心,他们篤信中國人會为了面子而避免冲突升级。
这种对面子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一百多年前。那时候的西方传教士把中国人的坚忍,曲解为对耻辱的恐惧,为自己的殖民行为寻找合法性。没想到,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种过时的刻板印象还在欧洲的某些角落流行,成了他们决策的依据。
可惜,他们这次的算盘打得震天响,结果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没有大张旗鼓的口头抗议,而是直接依据《出口管制法》,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厂实施了精准管控。这一招直接打在了蛇的七寸上。安世半导体超过70%的封测业务都在中国,这部分产能一旦被切断,就意味着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超过一半的供应瞬间蒸发。
封装测试环节技术门槛确实不算顶尖,欧洲理论上也能自己搞,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产能转移需要时间,寻找替代供应商、协调生产线,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大众和宝马的生产线很快就感受到了寒意,面临着动辄数百亿欧元的停产损失,欧洲汽车库存也迅速降到了30天的安全线以下。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中国的应对。他们直接宣布荷兰总部的指令无效,启用独立的运营体系,算是从法律层面和荷兰那边做了切割。荷兰政府拿到了股权,却发现自己控制的是一个无法调动核心产能的空壳。不仅如此,安世中国还顺势要求欧美车企的芯片订单改用人民币结算,这又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削弱了美元在全球芯片贸易中的影响力。
这场闹剧最耐人寻味的地方,莫过于此。一方基于陈旧的、充满误解的文化偏见,做出了自以为是的强硬决策,另一方则用最直接、最现代的商业和法律规则,给予了响亮的回击。
这已经不是那个需要靠面子来维持尊严的时代了。真正的面子,是靠实力赢回来的,是让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为自己的傲慢和短视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感觉?荷兰这次算是体验得淋漓尽致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