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这风一来,闻着味儿就不对。空气里头不光有冬天的凉气,还飘着一股子钱包即将被清空的恐慌,尤其是对我们这些骑着“小电驴”满世界窜的人来说。那份新鲜出炉的《11月1日起电动车严查指南》,也就是所谓的“3查5罚”,字写得是真漂亮,就是每个字都透着一股“不让你好过”的劲儿。
这事儿魔幻在哪呢?就魔幻在它的“一视同仁”上。昨天你还是个给城市注入活力的外卖小哥,今天就可能因为车上那个多装了两份麻辣烫的箱子,被贴上一张“非法改装”的标签,一天就算白干了。你琢'磨着这帮专家在空调房里画PPT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啥?是整齐划一的交通模型,还是楼下那个为了省几块钱停车费、把电动车推进电梯的大妈?我猜是前者。
云南墨江那边最是生猛,直接快进到大结局。管你什么过渡期、人情味,临时牌照一声令下全作废,非标车要么报废,要么就搁家里当传家宝。这操作,跟游戏打到一半,系统告诉你“因装备不符,您的角色已被删除”有啥区别?这哪是整治交通,这简直是整治活人。
当然了,肯定有人站出来说,这是为了大家好,为了安全嘛。这话没毛病,谁想在路上玩真人版“速度与激情”啊?闯红灯逆行是不对,可问题是,这板子抡下来,打的是不是太笼统了点?就说那个“非法营运”罚三千扣车,听着是打击黑车,可镜头拉到那些小县城,开三轮车接送人的,不都是些想给孙子挣点零花钱的老头老太太吗?你这一罚,可能人家一年的买菜钱都没了。
这一刀,精准地砍在了外卖小哥和快递员的脚筋上,也顺便踹翻了无数底层家庭的饭碗。政策制定者眼里的城市,是需要打理的盆景,得精致、得有序、得好看。但对于千千万万奔波的人来说,城市是丛林,电动车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腿脚。你非得给一头在丛林里找食儿的狼穿上西装打上领带,还嫌它跑得不够优雅,你说这事儿逗不逗?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还得是“非法改装”的界定。天热了装个遮阳伞,不行!电池不经用换个大点的,不行!这逻辑就好像你买了双鞋,觉得磨脚,自己垫个鞋垫,鞋店老板跳出来说你这是“非法改装”,得罚款。他们卖给你的那辆“新国标”电动车,跑起来比共享单车快不了多少,续航短得跟个笑话似的,但人家“合规”啊。这到底是为安全着想,还是在给某些厂商的新车上市清场子,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
说白了,这种管理方式,就跟你妈让你穿秋裤一样,她口口声声说是为你好,但你就是觉得浑身别扭,行动不便。靠罚款和禁止来治理城市,是最省事的办法,数据好看了,路面清爽了,但城市的温度呢?那些被“优化”掉的人,他们去哪儿?
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像中医看病,讲究个望闻问切,慢慢调理。而不是像西医动手术,上来就一刀切,管你三七二十一。能不能给那些非标车主一条更平缓的退路?能不能给那些靠三轮车糊口的人一个转型的机会?
行了,风紧,扯呼。各位马路骑士们,祝你们的钱包能在11月的寒风里挺住。实在不行,咱就当是为城市交通的宏伟蓝图,众筹了一笔建设费吧。记得在评论区报个平安,让我看看谁是第一个“中奖”的幸运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