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

又到了车企公布半年报的季节,但今年欧洲车企的成绩单实在难看。

德国三巨头奔驰、宝马、大众集体"扑街",法国雷诺、标致雪铁龙更是亏得妈都不认识。这背后,中国市场销量暴跌和美国关税政策是两大主因。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欧洲车企集体"翻车":利润腰斩成常态

先看德国车企的表现:奔驰上半年净利润暴跌55.8%,相当于腰斩再砍一刀;宝马也没好到哪去,利润缩水29%;大众虽然相对"稳健",但也下滑了38.5%。最惨的是保时捷,直接来了个"666"——利润下滑66.6%。

法国车企更惨。雷诺集团净利润只剩5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少了64.3%。日产汽车亏损1157.6亿日元,同比扩大505.3%。标致雪铁龙母公司斯特兰蒂斯上半年就亏了23亿欧元,相当于每天烧掉1亿人民币。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中国市场: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这些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堪称灾难。奔驰在亚洲市场销量下滑16%,其中中国销量减少19%;宝马、奥迪情况类似。曾经的中国市场是这些豪华品牌的"提款机",现在却成了业绩"拖油瓶"。

为什么卖不动了?原因很简单:国产新能源车太能打了。上半年销量榜前30名中,传统豪车只有奥迪A6L勉强挤进第29名。如果把价格限定在25万元以上,A6L排第8,宝马3系第10,奔驰GLC第11——前十名基本被特斯拉、小米、鸿蒙智行等新能源品牌包揽。

欧洲车企不是没想过转型。十几年前宝马就推出i3、i8,奥迪有E-tron,奔驰有SLS E-Cell。但当时燃油车太好卖,谁舍得放弃这块肥肉?结果就是新能源车一直"油改电"应付了事,价格还死贵——60万的奔驰EQC、50多万的奥迪A6L插混,谁买谁是大冤种。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等到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一切都晚了。后来奔驰推出EQS、EQE,风阻确实低,但价格高得离谱,还丢了商务属性;宝马i3只能靠降价刷存在感,价格比燃油版3系还低;奥迪直接躺平,E-tron之后再无亮点。

美国市场:欧洲车企的另一个噩梦

如果说中国市场是"卖不动",那美国市场就是"不让卖"。今年4月,美国突然把汽车进口关税从2.5%提高到25%,加上原来的2.5%,累计27.5%。更绝的是,这个关税还看人下菜碟:日本车15%,英国车10%,加拿大车最高加到35%。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斯特兰蒂斯旗下的克莱斯勒、Jeep、道奇虽然算美国品牌,但工厂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直接中招。结果就是关厂、裁员、停产一条龙。奔驰GLE、GLS因为在美国生产,也全面停产。

5月份政策又变:加拿大和墨西哥获得关税豁免,本土组装的车还能退税3.75%。这一通折腾下来,消费者都去买受关税影响小的日本车了。本田美国国产化率80%,丰田接近60%,价格基本稳定,欧洲车只能干瞪眼。

欧洲车企的应对:各找各的活路

面对困境,欧洲车企选择不同策略: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大众、日产选择"打不过就加入",拥抱中国供应链。大众ID.3、日产N7性价比不错,在市场上有一战之力。

BBA则继续砸钱搞研发,奔驰每季度研发投入超20亿欧元,押注新材料、轴向电机、L4自动驾驶等"黑科技"。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在美国市场,车企们选择增加本土投资来规避关税。

但现实很骨感:奥迪A5L最新定价显示,欧洲车企还是放不下身段。在国产新能源车的围剿下,这种"端着"能撑多久?

实用分析:消费者现在该买什么车?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现在买车确实面临选择困难。从实用性角度分析: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1.预算20万以下:国产新能源是首选。比亚迪、吉利、长安的混动和纯电车型,配置、续航、智能化都完胜同价位合资车。

2.20-30万区间:特斯拉Model 3/Y、小鹏P7、极氪001等产品力强劲。传统豪车的入门车型(如宝马3系、奔驰C级)除非有大幅优惠,否则性价比太低。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3.30万以上:BBA的燃油车仍有品牌溢价,但使用成本高。蔚来ET7、理想L9等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在舒适性和智能化方面已经超越同价位BBA。

4.商务需求:奥迪A6L仍是稳妥选择,但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采购蔚来ET7、红旗H9等国产高端车作为商务用车。

用车成本方面,新能源车优势明显。以5年10万公里计算: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燃油车:油费约6万,保养1.5万

混动车:油电费3万,保养1万

奔驰暴跌56%,欧洲车企硬不起来了?数据告诉你残酷真相-有驾

纯电车:电费1万,保养0.5万

智能化方面,国产新势力的车机系统、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普遍比同价位BBA领先1-2代。比如小鹏的城市NGP、蔚来的NOP+,实际使用体验远超宝马的驾驶辅助系统。

售后服务网络方面,传统车企仍有优势,但新势力也在快速布局。蔚来已经建成1300多个换电站,小鹏超充站超过1000座,补能便利性大幅提升。

综合来看,除非对某个豪华品牌有特殊偏好,否则在2023年这个时间点,同价位选择国产新能源车是更理性的决定。欧洲车企若不能尽快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份额还将继续萎缩。#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