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翻倍、6万起能上高速,官方回应:A0小电动车如何成了家庭首选

前两天我去小区门口拿快递,看见张阿姨开着一辆粉红色的小车,嗖一下拐进车位,动作那叫一个利索。我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个新出的“老头乐”吧。结果走近一车上挂着正规牌照,车尾还贴着“欧拉好猫”的标。

销量翻倍、6万起能上高速,官方回应:A0小电动车如何成了家庭首选-有驾

我愣了一下,回来就查了查,才发现这种A0级小电动车,这两年居然火得不行。

销量翻倍都不夸张,2025年上半年比去年同一时候多了107.3%。你敢信?以前B级车才是香饽饽,现在A0级直接干到了增长第一。

六万多就能买一辆能上高速、带智能系统的电动车。续航普遍400公里起步,有的还能跑500多公里。我妈那个菜市场门口,现在停的全是这类小车。

销量翻倍、6万起能上高速,官方回应:A0小电动车如何成了家庭首选-有驾

张阿姨那天跟我聊了半天。她说她那辆才7万多,充一次电花不到30块钱,能用好几天。接送孙子上学,去早市买菜,停车不愁,充电也不贵。以前开燃油车一个月光油钱就得八九百,现在省下的钱够给孙子报个画画班。

关键是,这车有空调,有倒车影像,还能语音控制。她说最惊喜的是冬天电池也没掉链子,官方说低温衰减不能超过35%,她实测下来也就少了七八十公里,完全能接受。

可就在两年前,谁能想到这玩意儿还能活过来?

销量翻倍、6万起能上高速,官方回应:A0小电动车如何成了家庭首选-有驾

那时候欧拉黑猫白猫直接停售。为电池太贵了。碳酸锂一吨从四万涨到四十六万,翻了十倍还不止。一个小车,电池成本多出三千多,卖便宜了厂子亏钱,卖贵了老百姓不买账,最后只能停产。

我当时还觉得,这类车怕是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结果呢?碳酸锂价格去年掉到七万一吨。车企松了一口气,成本下来了,终于可以定价六七万还不亏本。

再加上。你把旧车报废,换新能源,直接补两万。这笔钱对城里工薪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我表哥在县城修摩托,去年就把那辆开了十年的捷达换了辆吉利星愿,落地才八万出头,补贴后实际付了六万多一点。他说这辈子第一次觉得买车不心疼。

还有个事很多人没注意。很多三四线城市开始禁“老头乐”。那种没牌没保险、连安全带都没有的小车不让上了。老百姓总得有个代步工具吧?于是正规A0级电动车就成了最优解。

我自己也去试驾了一次比亚迪海鸥。车身不大,但里面坐着四个成年人也不挤。中控屏反应快,语音助手能听懂方言。最让我意外的是底盘调得挺稳,过减速带不像以前那种“散架感”。

我现在住的这个小区,半年前停车位一半空着,现在天天抢位。物业说新登记的三十多辆车里,二十辆是A0级电动车。

我觉得这事背后不只是便宜那么简单。

以前大家看不起小电动车,觉得是凑合用的。续航短,冬天不敢开空调,下雨天怕趴窝。但现在不一样了。空间做大了,配置上去了,连半固态电池都有车型用上了。MG4那种车,轴距快2米8,后排能翘二郎腿。

而且政策也在跟。低温续航测试现在是强制项目,车企不敢乱标。谁要是虚标,一经发现就罚。这等于给消费者吃了定心丸。

当然现在卖得最好的还是那几个牌子。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一个月能卖四万多台。别的车型多数在七千台以下。但我觉得这只是开始。

我认识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在荷兰生活。他说欧洲那边A0级燃油车本来占比就高,差不多三成。现在电动化转型,如果咱们国产的小电动车能出口过去,价格优势太大了。人家那边同类车型动不动就要两万欧元,我们卖十万人民币都算贵,A0级电动车这次不是简单复活。

它是从“无奈之选”变成了“精明之选”。从没人要,到成为家庭第二辆车的首选。它代表的不是某个品牌赢了,而是整个中国新能源车的思路变了。

不再靠补贴吊命,而是靠产品说话。不再只拼价格,而是拼体验、拼细节、拼真实需求。

我家楼下的王大爷原来死活不信电车能行。去年让他女儿买了辆五菱缤果试试,三个月后他自己跑去咨询充电桩怎么装。他说特别实在,他说,“以前觉得电车是年轻人玩的,现在发现,是我们老年人最需要的。”

这话我一直记得。

这波小电动车的崛起,听着是市场数据,其实是普通人的日子变好了。

能省钱,能省事,还能体面地出门办事。

这才是它真正火起来的原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