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看汽车销量榜单,比起数钱,更像是在看一场真人吃鸡,赢家活着出来,输家只有被围观的资格。第33周,榜单如期而至,自主品牌比亚迪又一次写下了自己的高光时刻,6.5万辆销量,稳居头把交椅。这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习惯性的统治。比亚迪仿佛认定了“冠军是用来持续坐的”,每周一次“破纪录”,剩下的品牌只能在后面列队,仰望“老比”的背影。
紧随其后的是吉利银河和五菱,分别都迈过了2万辆的门槛,足够做同学中的学霸,但离当班长还差点火候。再看看吉利、奇瑞、零跑,销量都在1万辆以上,不多不少,刚好够体面。中国自主品牌的军备竞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谁都不敢松懈一口气。表面上看是一场比数字的游戏,实际上是各家拼产品力、拼价格、拼创新能力的世界大战。
视线转到新势力阵营,局势更加扑朔迷离。零跑强势登顶,1.04万辆的成绩,比起曾经的“跑跑看”,这次是真的“跑在前”。鸿蒙智行和小鹏只得暂居其后,或许在考虑下次的逆袭计划。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米汽车,0.72万辆冲到第四,算是给这个科技新玩家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雷军曾经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此刻看来,小米这只“猪”不仅会飞,还飞得有点远。
至于理想和蔚来,状态有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曾经被资本热捧、被舆论追捧的新势力,如今撞上了市场的“诸神黄昏”,一切虚名都变成了惨淡销量。新能源赛道上,没有铁饭碗,只有铁马冰河。大家都在拼内功,想晋级下一轮,不认真钻研技术和体验,第三方榜单就是他们的告别演说。
合资品牌方面,也没闲着。大众稳坐老牌冠军,3.25万辆销量,是不是有种“你们玩你们的,我还是老领导”?丰田、日产、本田都在1万辆以上,表现不俗。BBA三强——宝马、奥迪、奔驰——像是老牌豪门跳的芭蕾,动作依然优雅,销量均突破7000辆。从这些数字里看得出,消费者在情怀和现实之间摇摆,既要国产的性价比,也要合资的历史积淀。
如果把这些品牌的周销量拍成一部电影,比亚迪肯定是主角,手握剧本,一场场自导自演的冠军之路。其它国产品牌争做配角,加戏不断,不甘于只在片尾字幕里出现。新势力们仿佛一群年轻演员,有人一鸣惊人,有人还在找镜头感;合资品牌则像是老戏骨,表演沉稳,气场自若。
但别被数字迷了眼。销量的背后,是消费者的选择逻辑,是各家企业对未来的押注。比亚迪背靠强大研发和供应链,杀得对手措手不及。新势力品牌则在创新与溢价之间摇摆,想做出差异化,奈何市场太过凶险,不进步就原地躺平。合资品牌在牢固的品牌基础上尝试革新,努力在电气化大潮下不掉队。所有人都在猜——下一个爆款会是谁?谁又会成为新一轮洗牌的牺牲品?
从全国汽车销量榜中看,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一场思想实验。你以为便宜就能赢市场?未必。你以为高端就能树立门槛?也未必。归根结底,产品力、用户体验、品牌信任,缺一不可。今天你领先,明天就可能被人迎头赶上。新能源的新势力一个个由“神话”变成了“案例”,这是对所有造车企业最现实的警告:别把成功想得太简单,市场不会惯着谁。
总结下来,这第33周的销量,就像市场的大考。比亚迪是那个稳坐第一名的学霸,新势力是正在努力的后起之秀,合资品牌是拥有底蕴的老将。市场从来不信眼泪,只相信实力与创新。从销量榜看见风云变幻,也看见每一个品牌蓄势待发,各怀心事。至于下周,这份“江湖榜”,谁主沉浮,还是未解之谜。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