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进军日本K-CAR市场,起售价十二万人民币,堪比Smart!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我仿佛听到韭菜们心碎的声音:合着“爱国税”交到国外去了?同样是微型车,宏光MINI才卖几万块,这价格差异,简直是侮辱智商!
初听这消息,我也懵了。日本K-CAR市场萎缩,年轻人兴趣缺缺,比亚迪这是唱的哪一出?莫非真如某些人所言,这是一场“文化输出”?别闹了,文化输出是潜移默化的,不是靠砸钱就能砸出来的。
有人说,比亚迪想借日本市场证明自己。日本消费者出了名的苛刻,能征服他们,就等于拿到了全球认可的“金字招牌”。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荒谬。在饱和的市场里硬插一脚,无异于“以卵击石”。如同楚汉相争,刘邦入咸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收买人心,方得天下。比亚迪如此“豪横”的定价策略,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更令人迷惑的是,比亚迪这款K-CAR配置拉满:快充、方向盘加热、自动泊车…这哪里是老头乐,分明是微型车里的“爱马仕”!可日本人需要这些吗?他们要的是经济实惠、方便实用的小车,不是堆砌功能的“科技怪兽”。比亚迪的“堆料”策略,在日本市场恐怕要水土不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变了,策略也得跟着变。比亚迪想用高价高配打动日本消费者,无异于缘木求鱼。如同刻舟求剑,固守成规,只会错失良机。
比亚迪并非全无胜算。放下傲慢,深入了解日本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或许能柳暗花明。降低价格,推出更符合日本审美的车型,才是正道。
说到底,比亚迪的日本之行,吉凶未卜。胜则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败也并非世界末日,至少能给其他中国车企敲响警钟:出海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入乡随俗”,尊重市场,尊重文化。
我倒是很期待,几年后,能否在日本街头看到比亚迪K-CAR的身影。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或许我们能在深夜食堂看到食客们开着比亚迪来吃夜宵。这才是润物无声的文化渗透,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