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开车,可能很少会去想车底下那一大堆复杂的钢铁零件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那个我们通常叫做“底盘”的东西,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一直像个沉默寡言的壮汉,默默地支撑着车身,让轮子转动,保证我们能平稳地在路上跑。
它很重要,是汽车的“三大件”之一,但它似乎也一直是个纯粹的机械结构,跟“聪明”这两个字沾不上边。
可是,时代变了。
当我们的手机、手表甚至家里的音箱都变得越来越智能的时候,汽车这个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自然也不能落下。
现在,一股“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正席卷整个行业,一个核心的问题摆在了所有汽车工程师面前:怎么才能让汽车最“硬核”的底盘,也拥有一颗聪明的“大脑”呢?
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就用一个名为“底盘2.0”的战略,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汽车底盘的全新图景。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但其实采埃孚的思路非常清晰,可以分成几个步骤来看。
第一步,就是要让底盘拥有“知觉”。
一个东西要想变得智能,首先得能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人有触觉、听觉、视觉,而采埃孚给底盘装上的,就是一套极其灵敏的“神经系统”——智能底盘传感器。
这个传感器个头不大,被巧妙地安装在悬架的关键部位,也就是车轮和车身连接的那个关节上。
你可别小看这个小东西,它就像一个时刻保持警惕的哨兵,能感知到车轮每一丝细微的垂直运动和加速度变化。
它的作用可太大了。
首先,它让我们的汽车有了一项“底盘健康自检”功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去修理厂换了轮胎,但由于疏忽,有一颗轮毂螺母没有被完全拧紧。
在以前,这几乎是无法察觉的,直到你在高速上感觉车辆开始异常抖动,才惊出一身冷汗,而那时可能已经非常危险了。
现在有了这个智能传感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它能实时监测到因为螺母松动而产生的、人耳根本听不见、身体也感觉不到的异常振动频率。
系统后台的软件会立刻分析出这种振动模式不正常,然后,你车里的仪表盘或者中控大屏就会弹出一个清晰的提示:“检测到底盘异常,请检查轮胎紧固情况并及时进行保养。”这样一来,一个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就被这个小小的传感器在萌芽状态就轻松化解了。
其次,这个传感器还是一个精准的“体重计”。
咱们无论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还是全家出动去自驾游,后备箱总是塞得满满当当。
车到底有没有超载,过去只能凭感觉估摸。
现在,通过内置的专属算法,这个传感器能够相当精确地估算出车辆的总重量。
如果超载了,系统会及时提醒你,这不仅能帮助我们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不必要的罚款,更重要的是,超载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刹车性能和操控稳定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负责。
对于越来越普及的电动汽车来说,这个功能更是意义非凡。
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对车重非常敏感,多拉一百公斤东西,续航可能就要打个不小的折扣。
有了实时的车重数据,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就能更准确地预测剩余续航里程,让你在规划长途旅行和充电路线时心里更有谱,大大缓解了所谓的“里程焦虑”。
更有趣的是,这个传感器甚至还能帮助车辆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它能捕捉到路面传递上来的持续振动特征,比如说,行驶在粗糙的沥青路面和光滑的水泥路面上,振动的频率是完全不同的。
传感器把这些数据传递给车辆的主动降噪系统,系统就能通过车内的音响扬声器,发出一种与噪音振动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将恼人的路噪、胎噪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
这就好比给你戴上了一副高品质的降噪耳机,让车内的环境变得更加静谧安宁。
有了灵敏的“知觉”之后,第二步就是要有强健而听话的“肌肉”来执行命令。
这就是采埃孚正在大力推进的“线控底盘”技术。
所谓“线控”,说白了就是用电信号取代了传统的机械连接。
比如线控转向,你的方向盘和前轮之间不再有那根长长的转向柱,你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被转换成电子信号,传递给电脑,电脑再指令电机去控制车轮转向。
这样做的好处是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更高,并且为实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扫清了障碍。
这项听起来充满未来感的技术,其实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由我们中国企业蔚来汽车推出的旗舰车型ET9,就率先搭载了采埃孚的线控转向系统,并实现了量产交付,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不仅证明了采埃孚技术的成熟,也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化赛道上的领先身位。
除了蔚来,像梅赛德斯-奔驰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也已经预定了采埃孚的这套系统,预计在2026年就会应用在量产车上,同时还有另外两家中国车企也下了新订单,可见这已是行业公认的大势所趋。
与此相配合的,还有主动式后轮转向(AKC)技术。
这项技术能让后轮也进行小角度的转向。
在低速时,后轮与前轮反向转动,能让一台五米多长的大车拥有小车一样灵活的转弯半径,无论是掉头还是在狭窄的停车场里挪车都变得异常轻松。
在高速时,后轮与前轮同向转动,能显著提升车辆变道和过弯时的稳定性,让车子牢牢地“吸”在地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采埃孚的这项技术不仅早早就在中国实现了量产,今年五月,首个完全由采埃孚中国本土团队主导设计、开发的后轮转向项目也在张家港基地正式投产。
这充分说明,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创新高地和重要策源地。
当灵敏的“感官”和强大的“肌肉”都准备就绪后,采埃孚“底盘2.0”战略的最终形态就浮出水面了。
它不是零散地售卖某个部件,而是提供一整套高度集成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这个方案里,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最核心的自研控制软件,被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一个协调统一的“运动中枢”。
这个中枢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信息,并对车辆的行驶姿态做出最快、最优的调整,从而在安全性、舒适性和驾驶乐趣等各个维度,都将汽车的性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底气,采埃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预测,到2030年,其底盘相关业务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三分之一,销售额将实现48亿欧元的宏伟目标。
这一切都预示着,我们脚下的汽车底盘,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将不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善执行的智能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