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昕昕
前言
特斯拉第三季度的成绩单真有点“怪异”,一方面收入达到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另一方面,销售车辆接近50万辆,创下新高。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又卖出了17万辆,环比上涨31%,看着这数据,似乎要冲刺财富榜的顶端了。
翻到利润那页,简直让人瞳孔都震了一下:净利润狂跌37%,只剩13.7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也降到5.8%,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低点。
这操作就像你拼命加班拿了个全勤奖,账算下来,扣掉房租水电,手里还不如上个月,根本就是“忙了个寂寞”啊。
销量神话的真相:全靠政策 “续命水”
别被50万辆的数字给迷惑了,这次的销量根本就是“政策末班车”的效果。
美国7500美元的电动车补贴到了9月底就结束了,买家们像抢打折鸡蛋一样拼命抢购,结果把原本应该留到四季度的需求提前透支了。
更让人觉得意外的是,特斯拉竟然搞起了“降价换销量”,推出了3.699万美元的低配版Model 3,简直是把座椅都缩水,啥都减了,就为了留住那些用户。
这手法跟奶茶店搞买一送一差不多,销量上涨了,可每杯挣的钱却掉了一半,分析师早就瞧透了,直说四季度交付量可能会“断崖式减少”,这波激动过后,估计得“后遗症”出来找麻烦了。
钱没赚到就别提了,倒是花起钱来比谁都大手笔,关税一下子就吃掉了4亿美元,差不多等于白白卖出了几千辆车。
更费钱的是AI的研究和运营,费用一下子飙升了50%,达到34亿美元,全都投入到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上,简直就像一台“能走的印钞机和碎纸机”。
雪上加霜的是“卖碳收入”连续五个季度都在缩减,曾经轻松赚外快的副业也变得不景气了。
可不是嘛,特斯拉现在就像是“主业拼命挣辛苦钱,副业没戏掉链子,研发还耗大把银子”,这三重打击下来,要不利润也难。
马斯克的“走神时刻”:满脑子 AI,不提造车
最奇幻的莫过于财报电话会了,马斯克全都把汽车业务当成空气似的看待,一心想着AI、机器人和无人出租车,搞得像个“不想卖车的老板不是好科幻作家”似的。
他一会儿说要开发能当外科医生的机器人,一会儿又吹嘘年底Robotaxi不用安全员,甚至还暗示股东:“不给我足够的投票权,敢随便造机器人军队吗?”这明显就是在给自己那万亿薪酬方案拉票啊。
转眼之间,Cybercab的大规模量产又推迟到2026年,人形机器人的计划也延后到明年才开始投产。之前那些号称的“科技奇迹”,全都变成了空头支票和PPT上的套路画饼。
投资人一下子就不买账了,股市收盘之后直接跌了超过5%。这次“画饼充饥”的操作,算是彻底翻车了。
多亏特斯拉还留着后手,能源板块悄悄变成了“摇钱树”。三季度储能装机容量达到了12.5吉瓦时,比去年同期猛增了81%,营收也攀升到34.2亿美元,增长了44%。毛利润直接冲上了11亿美元的新高,挺厉害的。
就好比那些主要业务不顺的人,副业突然火了一把——车子业务亏钱,储能倒是悄悄撑起了半边天。
毕竟这个世界没有新车也没关系,电力始终得用,特斯拉这步“备胎转正”的棋,算是走对了。
结语
现如今,特斯拉就像站在个十字路口:一边还是卖车的日子,利润那叫一个薄得能遮住天;另一边则是AI的天高地阔,投资就像流水似的亏钱不停。
幸好有4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和416亿美元的现金储备,算是挺厚实的底气,够让马斯克继续“做梦”一段时间了。
话说回来,到了2026年,打算推出机器人和无人出租车,还要搞出百万台的产能线,这些事儿能搞定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