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的摩托车自主品牌里,浙江“金浪力刻”是一个很陌生的品牌;然而并不奇怪,因为金浪动力创立之初是只造摩托车发动机,而且主要打造踏板摩托车发动机和全地形车(ATV)发动机,直到2019年才推出了摩托车品牌“力刻。”
然而力刻摩托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依然不是很高,品牌知名度也不够大。
但是金浪动力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华聪却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其筹办了“2025金浪全国首届古董摩托车收藏展。”此次展出的车辆涵盖各个品牌的各类型摩托车,有经典的踏板车,有狂野的拉力车,有漂亮的巡航车,还有仿赛车型。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车同属于一名车主:吴华聪。
下面就来看一看展出的车辆吧:
相信对于喜欢摩托车的朋友们而言,这场跨越时空的古董摩托车展览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最令人好奇的还是这些摩托车是如何保留下来的,两轮摩托车最长年限难道不是13年报废吗?
这是网友提出的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摩托车只要不落户,那么买来的摩托车就是自己的藏品;别说是放上13年,就算是放上30年也是没有关系的。反之,只要车辆登记注册上了牌,那么到期之后则难免要报废处置。
对于吴华聪而言,收藏一些摩托车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其为金浪动力的董事长,是有这个实力的。
值得思考的问题:
摩托车13年报废是规定究竟合不合理?
笔者关于摩托车报废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结论可能会让一部分摩托车用户感到气愤——普通通勤代步型摩托车应当保留13年报废规定,娱乐休闲型的大排量摩托应当取消报废规定。或许这样的观点会显得“没有人性!”明明是低收入人群才用便宜的摩托车,为何还要报废这些车呢?之所以这么讲一定是有道理的。价格低廉的中、小排量摩托车用户主要以低收入人群为主,其所拥有的摩托车可能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那么车辆的使用频率和强度则难免会很高,而价格越低的摩托车其采用的材料标准和制造工艺标准都会偏低,所以这些车在达到一定车龄之后的可靠性会大幅下降。
车辆难免会出现车身框架的金属疲劳,制动系统的性能减弱,以及动力总成的老化磨损与缺乏养护等情况。
所以此类车辆不适合过长期限的使用,在车龄超过十年之后则需要较高频率的检测,达到一定期限后也有必要报废处置。
反之,大排量摩托车往往不是用户的唯一交通工具,甚至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玩具;车辆的年行驶里程至多不过一万公里左右,一年里开不到1000公里的摩托车也是有不少的,大部分大排量摩托车的年行驶里程不过两千到三千公里。
于是这些车的车况总会比同车龄的通勤型摩托车更好。
那么按照相同的年限标准进行报废处置,客观上是不合理的,亦或者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所以摩托车的报废规定确实有必要调整,但应当进行差异化调整;中、小排量摩托车或可同样不进行强制报废,但至少在车辆年检频次方面应当进行区分,这是对其用户生命安全的负责。
这个观点可以认同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