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

今天是2025年09月05日 12:06:26。

时间在走。市场在变。风向,似乎也在悄然扭转。

“降价潮”,这个词在过去三年里,几乎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代名词。

街头巷尾,4S店门口的横幅写着“直降5万”“限时补贴”“全系骨折价”。

消费者笑了。持币观望的人更多了。

可现在呢?宝马悄悄收回了优惠。大众、丰田、本田,动作一个接一个。

“价格战要停了?”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真的要停了吗?

还是,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根据乘联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约980万辆。

同比增长仅1.3%

增速几乎停滞。

而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42%

燃油车的日子,越来越紧。

可销量没涨,价格却一路下探。

为什么?

因为竞争太残酷了。

新势力要抢地盘。传统巨头要守江山。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于是,价格成了最直接的武器。

但武器伤人,也伤己。

经销商,是这场战争中最痛的那一个。

他们不是车企的亲儿子。

他们是“加盟商”。

要进货。要压款。要付租金。要发工资。

一辆车进价20万,厂家要求卖18万。

卖一辆,亏2万。

你卖100辆,就得亏200万。

这钱从哪来?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靠金融、保险、延保这些后市场服务补?

早就不够了。

“现在卖车,不是赚钱,是烧钱续命。” 一位在丰田干了十年的店长说。

他店里上个月只卖了37台。

亏了89万。

银行催贷电话,每天三个。

更可怕的是库存。

一辆车停三个月,光利息和折旧,就得亏1.5万。

停半年?直接报废价处理。

可厂家还在压库。

“不收货?下季度的配额减半。”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不降价?别想拿到热门车型。”

胡萝卜加大棒。

经销商只能咬牙接盘。

于是,崩塌开始了。

年初,广东永奥集团——全国Top 3的经销商集团——暴雷。

80多家4S店被查封。

员工失业。车主无法上牌。

接着,江苏森风集团陷入资金链危机。

员工工资拖欠三个月。

客户付了全款,提不到车。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为什么?

因为车早就抵押给银行了。

钱,早就没了。

这不是个案。

而是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超过60%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时。

整个渠道体系,就在悬崖边缘。

车企慌了。

再打下去,4S店全倒了。

他们连卖车的人都没有了。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还怎么卖车?

所以,宝马先撤。

大众跟进。

丰田、本田,陆续收回优惠政策。

不是不想打。

是打不起了。

但这就意味着,没买车的人要吃亏了吗?

未必。

你想啊。

之前降价都卖不动。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现在涨价,就能卖得动?

逻辑上说不通。

消费者不傻。

你今天涨五千,明天我就继续等。

等你再降回去。

而且,车企的产能,可不会停下来。

生产线一开,每天都是成本。

库存越积越多。

三个月后呢?

半年后呢?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如果销量还是上不去。

怎么办?

只能再降价。

但这次,不会再让经销商背锅了。

“厂家直营”“官方补贴”“一口价”——这些模式会加速普及。

降价,依然会发生。

只是形式变了。

从“经销商割肉”,变成“车企放血”。

所以,所谓的“退出价格战”,更像是一次战术调整。

是喘息。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是重整。

是为了下一轮更精准、更可持续的“战斗”。

那现在该不该买车?

如果你刚需。

用车场景明确。

比如通勤、带娃、长途需求稳定。

那现在,反而是个不错的时机。

优惠虽收,但还没完全消失。

部分车型仍有1.5万到3万的缓冲空间。

而且,厂家为了稳住市场,会推出“保价政策”“锁价购车”等新玩法。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你可以锁定当前价格,避免后续波动。

但如果你是纯观望。

想等“最低点”。

那我劝你,别等了。

汽车不是股票。

没有绝对低点。

“抄底”心态,最容易被套牢。

市场永远在变。

技术在迭代。

电池在升级。

智能驾驶,每个月都有新进展。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你等L3?明年可能L4就来了。

你等固态电池?实验室都还没搞定。

等下去,只会错过当下最好的选择。

再说个心理现象。

叫“损失厌恶”。

人们对于“错过优惠”的痛苦,远大于“省下钱”的快乐。

你今天不买。

明天涨价五千。

你会觉得“亏了”。

可实际上,你根本没损失一分钱。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是你心里,觉得吃亏了。

所以,真正的“吃亏”,不是价格高低。

而是错失需求本身。

车,是工具。

是生活半径的延伸。

是家庭出行的保障。

不是投机品。

最后说句实话。

这轮调整过后,市场会更健康。

劣质经销商被淘汰。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车企回归理性。

消费者也会更成熟。

不再盲目追求低价。

而是关注价值、服务、长期使用成本。

“降价潮”不会永远持续。

但“价值战”,才刚刚开始。

你准备好了吗?

下一期,我们聊聊:哪些车,正在悄悄“反向涨价”?

为什么它们敢逆势而上?

“降价潮”或将收尾,“未购车人群”将面临更大压力?-有驾

值得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